芯片为什么成为中国最大的短板?

面临波动节点,或出现回落!芯片一体化优秀公司汇总(建议收藏)

对于上证指数而言,在今天走势是明显开始走强的。这样的走势也受到了外围市场走强的影响。美股在昨天陆续创出了历史新高的位置。 这样的高点波动也对于市场信心的修复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短期的波动来看,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市场的多头氛围正在逐渐的

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近60%,进口额度超过石油,位列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

2019年中国进口芯片的金额为3040亿美元,较2018年估算值减少了8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6%。

2019年芯片进口金额增长率首次出现了下滑,但是进口芯片总额仍旧非常巨大。

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如此庞大,那中国政府几十年前为什么没有发展芯片呢?

1

其实中国早就在发展芯片了,在七十年代中国自己就造出来了光刻机,并且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当时虽然有技术制造芯片,但是中国却没有大规模的量产芯片的能力,就像一个穷人会做面包,但是他却吃不起面包,但是你不能说他没有做面包的技术,也不能说他做面包的技术没有用,万一将来家境变好,不就可以做面包了吗?可能有人会说,等他家境富裕了之后再做面包也不晚啊,但是中国的芯片缺口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国富裕了,再想搞芯片,有点晚了。

中国建国之前贫穷落后,高科技领域更是如此。所以建国后就开始大力追赶,这里面就包括芯片。当年中国的芯片不量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当时的芯片用量少。芯片用在计算机上,而当时没有个人计算机,计算机都是科研单位用,而且当时计算机的功能也很有限,不像今天又能处理影像图片,又能制表,所以当时计算机的作用没有今天大,需求量也不高。二是不能出口。当时中国芯片比外国落后,制造出来的一些计算机样品只能自己试用,不能出口竞争。这两个原因,就造成中国的芯片不能量产。如果当时中国芯片技术追上外国了,成为世界一流了,就可以量产了。但是当时技术还没有追上外国,所以就不能量产,就只能限制在实验室中。

而且根据摩尔定律,当时技术进步比较快,芯片技术每隔18个月就迭代一次,一种技术刚突破,不多久又获得新突破。假如量产,刚大批生产出来一批芯片,不久就落后了,又要被新一批芯片淘汰,这就是很严重的浪费。所以当时不进行量产,每有一次技术突破,就生产少量的样机进行试用,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再获得技术突破,再生产少量样机进行试用。一直等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是到量产的时候。提前量产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

改革开放之后,外国的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其中就包括芯片,外国进口的芯片不仅比自己本国产的芯片便宜,而且质量还好,制程工艺大幅领先国内的水平,又由于当时国内造不如买的思想深入人心,国内的一大批学者都在鼓吹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这也给中国政府大力投入芯片领域施加了不少的压力。后来又发生了著名的美国打压日本东芝的事件,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半导体企业被日本企业压得喘不过气,英特尔更是濒临破产。1981年,AMD净利润下降超过六成,第二年,英特尔被逼裁掉2000名员工。在日本继续扩大战果的同时,美国继续跌落到更深的深渊,1985年英特尔被迫宣布退出DRAM存储业务,这场战争让它亏掉了1.73亿美元,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英特尔最危急的时刻,IBM施以援手,购买了它12%的债券保证现金流,否则这家芯片巨头很可能会倒闭或者被收购,美国信息产业史可能因此改写。

日本得益于深厚的制造业功底和垂直一体化战略,即使是美国最先开始研发芯片,日本也能做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东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次美国半导体研讨会上,惠普公司的数据业务总经理安德森说:“我合作了三家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公司,日本制造商最差的产品,都比美国制造商最顶尖的产品要好。”在DRAM上,英特尔是先驱,却被东芝后来居上。

后来美国逼着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但是因为日本半导体便宜,质量又好,美国企业仍旧在偷偷摸摸的进口日本半导体,因此《美日半导体协议》并没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打击。美国政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以东芝向苏联出口九轴数控机床装置及软件大幅降低了苏联核潜艇的噪音水平为由,施压日本政府逮捕了两名东芝机械的员工,随后东芝会长与社长也引咎辞职,并且禁止日本在2-5年内向美国出口任何产品,东芝的进出口贸易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按:当时意大利等西方盟国都在偷偷摸摸的向苏联出口一些先进技术,美国政府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日本出口先进机床给苏联只是美国为了打压东芝的借口。

至此由日本东芝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衰落,后来又伴随着新技术的突破,个人电脑市场井喷,,美国的英特尔,戴尔以及韩国的三星抓住机会,一举超越了日本东芝。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辉煌也从此画上了句号。

中国政府也由此清楚了美国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程度,谁敢妄图在半导体领域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谁就会遭到美国的疯狂反制。鉴于当时中国政府改革开放还没有多长时间,中国的国家实力比较孱弱,中国政府并不打算在半导体领域刺激美国,于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没有得到太多的投入。

3

最具确定性的半导体细分方向:半导体+射频芯片(附股)

个股逻辑逻辑在最后,赶时间的可以直接翻到最下面。 【射频芯片的想象力】 1. 射频赛道具备持续成长性。 凡是接入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均需要射频前端芯片,随着联网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射频芯片市场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移动终端射频前端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预

芯片技术制造本身还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导致后来的追赶者,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非常困难。

一个是芯片技术的前期投资特别大,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创建一个高科技企业,投资几百亿,他会出很多的成果,但是芯片行业不一样,你投入几千亿,连个水花都泛不起来。

另一个是芯片行业有很明显的头部效应,什么意思呢,例如我能生产七纳米的芯片,你能生产28纳米的芯片,你会发现七纳米芯片拿走了整个行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利润,就算剩下的百分之十的利润全部给28纳米的芯片,但这连企业的研发成本都无法摊平,鉴于芯片制造本身的两大特点投资大,见效慢,因此背后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作为追赶者的企业很难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4

那么中国现在的芯片行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10年集成电路进口1569.9亿美元,出口292.5亿美元,逆差1277.4亿美元

2011年集成电路进口1702亿美元,出口325.7亿美元,逆差1376.3亿美元

2012年集成电路进口1920.6亿美元,出口534.3亿美元,逆差1386.3亿美元

2013年集成电路进口2313.4亿美元,出口877亿美元,逆差1436.4亿美元

2014年集成电路进口2176.2亿美元,出口608.6亿美元,逆差1567.6亿美元

2015年集成电路进口2307亿美元,693.1亿美元,逆差1613.9亿美元,

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2271亿美元,出口613.8亿美元,逆差1657.2亿美元

到了2019年芯片进口总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40亿美元,已经大幅度领先了石油进口总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芯片制造业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是看到差距,我们也要看到进步。

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已经能够量产14纳米的芯片,华为今年也把14纳米及以下的芯片订单份额大部分给了中芯国际,同时芯片产业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

世界上芯片制造领域最先进的企业是台积电,他的制程工艺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级别,中芯国际在今年年末才会实现7纳米芯片的量产,也就是说台积电在制程工艺领先了中芯国际一到两代,而且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我们买不到世界上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中芯国际的制程工艺很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7纳米的水平,而无法突破到5纳米的制程工艺。对此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在存储器领域韩国的三星和海力士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是我们国家也有两家企业在追赶,它们分别是武汉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长江存储2019年已经实现了64层3D NAND闪存芯片的生产,估计2020年就可以实现128层3D NAND闪存的生产,距离世界先进生产水平已经很近了。

总体来看,中国的芯片制造产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距离世界领先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国内的芯片发展速度很快,在未来我们的芯片产业一定能够赶上世界先进制造水平,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不能在芯片制造这个超级产业完成逆袭,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能称之为成功。

本文源自头条号:天下纵横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芯片真正龙头股:十大国产芯片企业

1、北方华创:世界级半导体设备后备军 主营业务: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 2、中微公司:世界级半导体设备后备军 主营业务:聚焦用于集成电路、LED芯片等微观器件领域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深硅刻蚀设备和MOCVD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大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