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能为“华为”提供芯片吗?
从 纯国产"天玥"看中国芯片技术和国际主流芯片,差距不是一般大
近日,有报道称,从CPU、主板上的核心元器件,到操作系统均为国产化生产的首台计算机"天玥"成功下线。这台计算机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自主研发,委托西南计算机公司生产,"天玥"采用国产芯片技术、搭配国产固件、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一台真正
中芯国际将在A股上市,筹资200亿元。正值美国发布新规,切断台积电为华为提供芯片的供应链,中芯国际的地位和前景立即广受关注,大家普遍希望中芯国际能替代台积电,继续为华为提供芯片。投资中芯国际,立即成为中国股市的热门话题。据说监管部门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中芯国际的上市申请。
中芯国际究竟能否替代台积电,成为华为或海思新的芯片代工厂?
根据国内媒体的分析,中芯国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台积电好几代。如果用“晶元”(生产芯片用的“基片”)的纳米nm数来衡量,台积电在技术上已经达到5纳米晶元的量产,正在进军3纳米,而中芯国际从40纳米提高到28纳米,再从28纳米提高到14纳米,花了整整9年的时间,直到去年才刚刚实现14纳米晶元的量产,今后还需要攻克10纳米、7纳米、5纳米三代技术才能赶上台积电现在的水平:
晶元的纳米数越小,芯片的尺寸也越小,能耗和散热量也越小,同样的体积内,可以容纳更多晶体管,提高芯片的功能。最新的《苹果》和《三星》手机,已经开始使用5纳米甚至3纳米的芯片。
半导体巨头改变想法!中国芯片有望"破冰",日本、美国始料未及
撰文丨南乔 编辑丨余青宇 导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间的竞争不再仅限于经济和军事发展,在技术领域掀起了更为激烈的博弈。 半导体巨头改变想法 由于技术的竞争存在未知性。技术发展让我国看见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阻碍。正如历史教会我们
有消息说,中芯国际的制作技术已经接近7纳米水平,但是要实现低成本量产,还差的远。也就是说,目前中芯国际只能向华为提供14纳米晶元,生产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至于更高档次的芯片产品,目前还不能提供。
然而更严重的不是技术问题,美国商务部最近宣布的新规,同样可能影响中芯国际对华为的芯片供应。这次中芯国际在“招投书”中透露:“针对这些规则,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公司为若干客户提供的晶圆代工及相关配套服务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公司可能面临生产受限、订单减少的局面,进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这里所说可能受影响的“若干客户”,显然就是那些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企业,例如华为。
据说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一样,离不开美国的设备和技术,三星的芯片更是如此。中芯国际为了不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很可能也像台积电一样,不再接受华为的订单。
很多人以为中芯国际是中国公司,美国管不着,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也就是说,今后中芯国际就连14纳米的芯片产品也可能无法供货给华为了。
很多人说,造芯片比造原子弹难,因为造原子弹可以不考虑成本,而芯片是商业产品,如果成本太高,即便造出来了,也没人买。
本文源自头条号:五溪往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RM中国“夺帅”罗生门:关乎中国芯片产业未来?
文 | 锋科技 进入中国对几乎所有的国际化企业都充满吸引力。中国是一座潜藏着无限可能性的宝库,市场规模、投资、人才......商业发展所需的一切要素都在这里大量供应,因此不断有国际企业试图进入中国从而分得一杯羹。 与本地企业或政府合资组建中国公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