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ADI收购竞争对手Maxim,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超重磅!狂砸1500亿,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商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安曼 今年最大的半导体合并收购案诞生了! 7月13日晚间,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商ADI(Analog Devices, Inc.)正式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竞争对手,全球第七大模拟芯片公司Maxim Integrated,涉及交易金额达209.1亿美元(约人民币1463亿元
7月14日,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商ADI(Analog Devices, Inc.)正式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竞争对手——全球第七大模拟芯片公司Maxim Integrated,涉及的交易金额居然高达209.1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估值将超680亿美元(约人民币4760亿),这是今年以来最大的半导体合并收购案。可能有人不禁心生疑惑,ADI愿意花费如此重金买下竞争对手Maxim,那么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呢?
交易公告发布后,ADI盘后股价下跌5.82%至117.25美元,市值432亿美元;Maxim股价上涨8.11%至69.29美元,市值185亿美元。根据协议条款,当收购交易完成时,Maxim股东每持有一股Maxim普通股,就可获得0.630股ADI普通股。交易结束后,当前ADI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股份约69%,Maxim股东则拥有股份31%。
人事方面,两名Maxim董事在交易结束后将加入ADI董事会,其中包括Maxim总裁兼CEO TunçDoluca。ADI在发布声明中提到,该交易已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一致批准,将进一步增强ADI在模拟芯片行业的领导地位,并扩大其在各个终端市场的发展规模。同时ADI还强调,这项交易“旨在符合美国联邦所得税免税重组的条件”。
该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夏季完成。不过,完成的前提是要满足惯例成交条件,包括收到监管批准、两家公司股东批准等。
此次收购的背景和原因
早在2015年就传出了ADI要收购Maxim的消息。同年,TI也与Maxim接触洽谈收购的可能性。但到了2016年年初,彭博社消息指出,芯片厂商TI、ADI已经各自放弃了收购Maxim,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价格上无法达成共识。
这些年为了吸引投资者,Maxim一直在做资产结构优化工作,因此也做了一系列的瘦身动作,包括出售两间晶圆厂。2015年11月,TowerJazz以4000万美元收购Maxim的德克萨斯州8寸晶圆厂,同时,TowerJazz将在圣安东尼奥工厂为Maxim生产产品;2015年12月,Maxim又将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晶圆厂1800万美元卖给苹果,该厂最初于1997年Maxim从三星手中购得。
ADI为了追赶领头羊TI,最近几年曾进行了两次大型半导体收购案,分别为2014年以20亿美元(约人民币139.98亿)收购射频芯片厂商讯泰科技(Hittite);2016年斥资143亿美元(约人民币1000.84亿)收购凌力尔特(Linear Technology),作为占据半导体价值链最前端的高性能模拟技术的两家顶级企业,他们的合并改写了全球高性能模拟行业的版图,使ADI的产品广泛涉及数据转换器、电源管理、放大器、接口、RF和微波产品等,从此ADI成为“全球首要的领先模拟技术公司”,但仍旧离榜首有不小距离。一个想买一个想卖,经过几年的时间,交易终于达成。
根据ICinsights发布的全球十大模拟厂商排行榜。美国芯片厂商德州仪器(TI)以约102亿美元的模拟芯片销售额和19%的市场份额,继续坐稳2019年模拟芯片供应商龙头的位置。
排名第二的是ADI,其2019年模拟IC销售额下降6%至约51.69亿美元,占全球模拟市场份额的10%。ADI收购Maxim后,预计年营收将达82亿美元(约人民币573.9亿),自由现金流为27亿美元(约人民币188.97亿)。
ADI目前的营收规模是TI的一半不到,收购Maxim后也不足以完全弥补这项差距,但有助扩大ADI的产品组合阵容,进一步逼近TI,距离实现行业第一的目标又进了一步。“ADI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这一愿景的下一步,就是在今天与Maxim达成收购交易。”在ADI总裁兼CEO Vincent Roche看来,Maxim拥有成熟的半导体技术和前沿解决方案,ADI和Maxim的合并将开发出更完整、更尖端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半导体行业的下一波增长。
十张图了解2020年生物芯片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各种功能。微流控芯片
当然在这个时间点能够达成交易,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去年双方的业绩都不理想,maxim业绩下滑12%,ADI下滑6%。这种形势下,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完成合并,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抱团取暖。
模拟芯片行业的并购逻辑
模拟芯片的行业特征是差异性显著/生命周期长/迭代慢。模拟芯片不严格遵守摩尔定律, 常常不会采用最先进的制程,故生命周期较长,有的产品可超过十年。再加上模拟芯片市场由于其产品线固有的分散多样化特点,使得市场份额难以获得大的提升,模拟芯片公司除了内生增长,更需要走横向品类扩张,外延并购是收获份额最有效的一个解决办法。也因此,这些年模拟IC厂商无不在收购整并大大小小的厂商。
以模拟芯片龙头厂商TI为例,它也是通过一系列收购奠定自己霸主地位。TI早在1996年就收购了Silicon Systems,在1999年又先后收购了Unitrode and Power Trends。2000年TI又斥资76亿美元收购了模拟芯片厂商Burr-Brown,巩固了其在数据转换器与放大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并在模拟IC领域以14%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为了巩固其在模拟IC领域的地位,2011年斥资65亿美元收购了国家半导体,自此江山稳固,目前还没有人能挑战它的地位。
显然前两大的巨头都是依靠一次次的并购爬到了业界的顶端,排名前十的模拟巨头也都是如此,近年来只有ST和skyworks没有爆出大型并购的案例,但关于他们的并购传闻也是一直不绝于耳。
这几年半导体行业大型并购案例不断,模拟芯片也不例外,原来相对分散的模拟市场经过多年的并购以后玩家开始大幅度减少,我们原来耳熟能详的一些公司如Linear、IR、NS甚至最老牌的半导体公司Fairchild都已经消失在市场中,但他们原来的产品线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新的东家继续为客户服务,而整合这些公司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降本增效,提高资本回报率,也就是同样的产品线却共享销售渠道和企业基础设施。
也就是原来的销售额养不起研发人员,通过并购来分摊营销成本,比如TI就要求产品线销售额是人均超过500万美元,达不到就解散。
资本市场就是如此残酷,半导体行业在西方已经是夕阳产业,由于资本回报率不高,各家公司的股价都不高,于是出现博通ceo陈福阳这样的投行人士通过不断的资本运作来大幅提高博通的股价,实际上做的就是通过扩大规模来降本增效,同时把不赚钱的业务线剥离。
其他半导体公司没有那么激进,但整体思路没有本质区别,通过更加完整的产品线和更大的规模可以筑起更大竞争壁垒,来维持高毛利。尤其在整体行情不好的时候,这种动作会更加频繁,看到2019年模拟芯片企业的一片惨淡业绩,大型并购交易就不会缺乏,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作者: 雲濤
出处:IC咖啡
本文源自头条号:我为科技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筹芯片龙头再回归!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13亿颗,居全球第二
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再迎红筹芯片龙头。近日,格科微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此次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计划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97亿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或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