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首秀惊艳 AI芯片第一股亏损难题待解
你不了解的印度芯片:设计水平全球领先,制造水平比我们还落后
最近这几年,不仅中国芯片热,可以说全世界都是芯片热,从微处理器到AI芯片等等,因为大家发现未来所有的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芯片。 而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印度也和中国一样,是全球进口芯片金额比进口石油还要多的国家,印度在这几年也提出了芯片振兴计划,想要
历经两次问询,“AI芯片第一股”终于来了。
7月20日,寒武纪在科创板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88256。首日开盘价为250元/股,较64.39元/股的发行价高出近300%,盘中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
截至收盘,寒武纪报收212.4元/股,涨229.86%,股价已经低于开盘价,总市值为849.81亿元。
寒武纪的上市暴涨,部分A股公司也随之受益。
寒武纪股东榜显示,科大讯飞(002230.SZ)直接持有寒武纪1.19%股份;TCL科技(000100.SZ)通过TCL创投旗下的新疆东鹏持有寒武纪0.6%股权。
20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就具体投资角度而言,企业要讲究估值和业绩。目前市场对寒武纪的预期有点偏高。寒武纪只有进一步加速地发展,才能和现在的股价相对应。”
有业内分析认为,寒武纪的未来盈利能力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寒武纪来说,上市不是结束而是重新开始。
科创板市值第七
从3月26日科创板申请获得受理,到4月10日进入问询阶段,再到6月2日火速上会,7月20日上市,寒武纪冲击科创板的速度与中芯国际(688981.SH)一样,令人惊讶。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仅发展4年,就成为国内AI芯片领域备受行业关注又独具神秘色彩的企业。
上市前,寒武纪被众多明星投资方看好。其战略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中科院创投、国新资本、国投基金等重量级企业和资本方。
上市首日,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
截至7月20日收盘,寒武纪报收212.40元/股,涨229.86%,市值达849.81亿元,一跃至科创板阵营市值第七名。
盘中,寒武纪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但截至收盘,寒武纪未能成功守住千亿市值。
“暴涨现象,是科创板的一个‘习惯’。AI芯片作为大国重器,也是国家战略级产品,市场预期高,上市习惯性的走高,走高之后必然是回落。”张孝荣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
张孝荣表示,希望资本市场能够理性对待硬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行为,希望有更多国家队资本站台输血,不要一开始捧的过高,最终散户买单。
实际上,按照其发行价,寒武纪预计其募集资金总额为25.82亿元。而此前招股书显示,寒武纪的计划募资金额为28亿元,可见,寒武纪的募资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
张孝荣认为,募资不达预期在初创公司中比较常见,可能是对市场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或是资本市场的情况有了新变化。
开盘暴涨350%!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7月20日消息,今天国产AI芯片厂商寒武纪(688256.SH)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此次的发行价格为每股64.39元,今天上市首日开盘后,涨幅最高达350.38%,每股价格达290元,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不过,随后股价呈持续下滑态势。截至
商业化仍是软肋
由于持续较高的研发投入,寒武纪至今仍未盈利。如同很多AI企业一样,市场拓展成了寒武纪发展的掣肘。
根据寒武纪披露,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是784万元、11.7亿元、4.4亿元,分别净亏损3.8亿元、4104万元、11.7亿元。
此外,寒武纪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00万元-8600万元,预计同比下降12.24%-16.32%。
而且,寒武纪的客户集中度很高。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0.00%、99.95%和95.44%。
这意味着,寒武纪开拓市场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对此,寒武纪也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面临着新客户拓展的业务开发压力,如果新客户拓展情况未达到预期,亦会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事实上,寒武纪的“耀眼”与“争议”都离不来与华为海思的合作。
2017年,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搭载的人工智能计算模块NPU采用的正是寒武纪的处理器。
不过,好景不长,华为最终还是选择和寒武纪分手。
据寒武纪披露,公司存在“与华为海思合作难以持续的风险”,那么寒武纪未来的营收利润怎么办?
据其上市公告书显示,2020年一季度,寒武纪营收11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91%。公司称主要系从华为海思取得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较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营业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不过,在张孝荣看来,初创公司不缺客户。
一方面,寒武纪背后的输血团队很庞大,不依靠客户依然可以存活。另一方面,寒武纪调整了策略,做云端训练芯片,目前是和其投资人联想捆绑。
的确,为抵御风险,2019年,寒武纪拓展了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此次寒武纪募资用途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张孝荣也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商业化能力是制约寒武纪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规划中的产品能否快速按预期实现商业化发展,目前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还有点不足。
“寒武纪目前正在建设提升自身的商业化能力。但商业化能力需要从产业生态入手切入,找到市场突破口,需要长期建设,无法短期(1-2年内)突破。”张孝荣说。
寒武纪也在上市公告书中坦言,公司经营时间较短,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尚处于发展变化中;而且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公司仍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经营与人工智能芯片相关的新业务。因此,公司未来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仍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正如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就算上市了,要成为伟大的公司还有远大的征途。”
本文源自头条号:时代周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芯片破壁者(六):摩尔定律的一次次“惊险”续命
1965年,《电子》杂志在创刊35周年之际,邀请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为其撰写一篇观察评论,预测微芯片工业的前景。 此时,全球半导体产业才刚刚萌芽,英特尔公司都尚未成立,市面上生产和销售的芯片更是屈指可数。 摩尔根据有限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