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即将断供?50年前,韩国曾为了芯片拼尽所有
外媒再次放出狠话!即便高通愿意卖芯片给华为:华为也尽可能不买
【8月14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华为海思半导体遭受到美国第二轮断供制裁之后,华为手机也是开始加大了联发科芯片使用力度,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更是连续推出了多达6款搭载联发科天玑800芯片机型,而近日,台湾电子时报再次报道称:“这次华为已经向联发
1、芯片危机
前几天,“华为没有芯片了”登上热搜,牵动亿万民心。
华为业务总裁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表示,华为手机上半年发货1.05亿台,销售额高达2558亿元。本来可以超过三星,但在美国的制裁下未能如愿。
与此同时,他还发布了一个坏消息。由于美国的第二轮制裁,华为高端的麒麟系列芯片只能支撑到9月15日,这可能是最后一代麒麟。
▲ 余承东
美国的制裁,事实上非常精准。华为可以设计芯片,但是无法生产。5nm高端芯片,目前只有两家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那就是台积电和三星。
台积电的停止代工,确实是一场灾难。
而三星作为对手,当然更指望不上。然而,三星的发家史,却可能带给我们帮助。
在以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行业,有两个让人震惊的事实。
一是当今的霸主竟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的邻居韩国。早在2017年,三星就在半导体领域问鼎世界第一,推翻了稳占25年龙头的英特尔。不仅如此,SK海力士还占据了第三名。
二是半导体产品比石油还要暴利。同样在2017年,中国进口了2601亿美元的芯片,竟然比石油还多。而芯片,占据了大约80%的半导体市场份额。
如此顶尖的产品,天下三强有其二,小小的韩国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更恐怖的是,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起步比美国晚了20年,他们为什么能够后发先至呢?
我们不妨从韩国的代表企业三星身上寻找答案,也许这个答案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带来启示。
2、始于足下
三星的发家史,比韩国的历史更加曲折悠长。1938年,李秉喆在大邱市创建了三星商会,主要往中国东北出口干鱼、水果和蔬菜。
为什么叫三星呢?这里包含一个远大的志向。
“在中国,一为最大,在韩国,三为最大。太阳有冷热之变化,而星辰却永恒不变,我就是要建立一个庞大而永恒的企业。”
▲ 当年的三星商会
乱世之下,企业连生存都是难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了应对美国的反击,三星95%的产品被收为军饷,商会摇摇欲坠。
好在福祸相倚,二战后日本被迫归还了朝鲜半岛,同时把产业转让给了韩国人。李秉喆也凭借政治上的关系,购买日方产业成为了崛起的财阀势力。
后来韩鲜战争的爆发,再一次让三星梦碎。但在韩国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战后的三星迅速恢复了元气,在制糖、毛纺和肥料方面成为了韩国的龙头。
▲ 三星创始人李秉喆
对于雄心远大的李秉喆来说,韩国被殖民与吞并的历史,一直是心头的大痛。他时刻不忘实业报国,寻找着适合韩国发展的高附加值道路。
有一次,他前往日本东京电子工业团地参观,三洋电机会长井植岁男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电子工业从以沙子为原料的硅片到录像机,都是从无到有的产业,其附加值高达99.9%。”
1969年1月,他回国就建立了三星电子,把电子产业的心脏——芯片,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 韩国首尔1960年代街头
对于起步落后美国20年的三星来说,要发展芯片谈何容易。高端产品早就发展为城堡,有层层专利筑起来的坚固壁垒,对方可以轻易地击杀攻城者。
在当时的芯片界,美国的仙童、镁光、摩托罗拉,日本的三菱、东芝、夏普,早就抢占了制高点,哪里还有新手的位置?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秉喆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默默地积蓄着力量。
3、血亏不弃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狂涨两倍多,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14%。
李秉喆却在一片混乱中看到了机会,他无视管理层的警告,竟然在第二年自掏腰包,入股濒临破产的美国半导体公司Hankook。
这一冒险至极的举动,为公司推开了芯片的大门。1978年,他又成立了三星半导体,决心进军芯片领域。
原先忠告“韩国经济水平低、不适合发展半导体”的日本企业,见此情形后立刻警觉起来,尽一切手段防止技术的流失。
70年代,三星的电视机畅销世界,但只是些边缘的技术,李秉喆对芯片仍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等待了十几年之后,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1982年,他前往美国考察时,敏锐地发现了美日关系的裂痕。日本的256K DRAM内存芯片已经批量生产,美国的256K DRAM才研制出来。
美国感到了威胁,于是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美国商务部决定调查日本芯片的廉价倾销。
美国制裁加剧 多方未失信心 华为芯片短缺危机,5条出路?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近日承认,由于美国对华为的第二轮制裁,到9月16日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就将用光库存。在芯片危机上华为如何破局?多方都在关注。美国CNBC网站11日分析称,华为有5个选择,但同时“所有5个选择都面临重大挑战”。有分析称,“中国芯”只是
李秉喆趁着美国对日本的敌意,在1983年建立了首个芯片厂,并在年底研发出了64K DRAM,成功在第二年出口到了美国。
64K DRAM在技术上落后了4年,属于最低端的芯片,本身没有多少竞争力。日本企业更如群狼,他们联合起来降低价格,从每片4美元降到了0.3美元,企图消灭一切对手。
▲ 日本夏普
当时三星的成本为每片1.3美元,每卖一片就要血亏1美元。面对着巨额的亏损,李秉喆并没有后退,反而加大了赌注,以逆周期投资的方法研发更大容量的芯片。
1986年底,他已经赔了3亿美元。但形势正如他的预判,英特尔等厂商因为持续掉血退出了DRAM市场,谁能够撑下去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
美日的半导体战争持续升级,三星则静待时局的变化。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4、渔翁得利
由于日本厂商DRAM的低价策略,眼看着就要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王者。力不从心的美国在1987年3月,宣布对日本产品实施反倾销关税。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只能减少产量以提升价格,结果导致了美国市场的供不应求。三星生产的256K DRAM则趁机填补了空缺,一举摆脱了亏损,站稳了脚跟。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美日的半导体大战,笑到最后的却是韩国。在扭亏为盈之后,三星继续全力研发更大容量的DRAM存储芯片。
到1992年,三星已经和美日并驾齐驱,并抢先研究出64M DRAM,成为了行业引领者,从此晋升为世界第一大DRAM制造商。
▲ 时至今日,三星自研的5G基带芯片,同样为世界顶级
从1969年的芯片梦,到1983年的首个芯片厂,三星用了23年时间实现了梦想。
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当然是美国的大力扶持。美国不仅仅在技术上帮助了韩国,更拱手把美国市场让给了韩国。
当美国对日企征收100%反倾销关税时,对三星的关税只有0.74%。如此大的差别对待,使原本处于劣势的三星反败为胜,攻陷了原本日企占领的美国市场。
其次,三星重金吸收全世界的顶尖人才。1986年,三星就挖走了日本东芝的生产部部长。
等到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他们更是以3倍的工资挖日本的技术人员,配备4室1厅的公寓,还安排了秘书、厨师和司机。
然后,三星还建立了情报机构,专门收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动向,并秘密拉拢两国的技术人员。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三星通过情报知晓了东芝在闪存芯片方面的突破,果断向东芝发出了合作邀请。经济窘迫的东芝为了续命,只得答应了请求。
▲ 日本东芝
正是东芝的闪存技术,帮助三星赶超了竞争对手,最终问鼎了DRAM和闪存领域的世界第一。
不得不感慨三星的深谋远虑,这完全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从全局出发,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待时机成熟时,不仅全面收复失地,而且发起了反攻。
5、技术至上
当然,三星芯片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韩国政府的鼎力支持。
比如1982年到1987年的“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韩国政府提供了3.46亿美元贷款,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
在研究4M DRAM时,直接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了六所大学,配合企业界的三星、LG、现代共同技术攻关。在三年的研发里耗资1.1亿美元,政府承担了57%的费用。
许多人看到三星时,会下意识地轻蔑,觉得三星不过是依靠美国的全力扶持,才走向了崛起的道路。
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公司,正是以这种方式发家。日本也是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美国独立更是多亏了法国的帮忙。
关键在于,当机会来临时,你有没有准备好,能不能抓住它。
比起运气来,三星崛起更大的原因是对技术的尊重:冒险收购先进企业、重金吸收顶级人才,哪怕多年亏损也不改初衷。
因为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韩国才抓住了美国赐予的良机。
正如同李秉喆所说:“技术的支配者将支配全世界。”
李秉喆去世于1987年,并没有看到韩国芯片的称霸,但他的儿子李健熙带领三星实现了他的梦想:
“摆脱个人企业的范畴,为了通过技术的先进化,给后世留下一个富裕的祖国,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
从一片荒芜,发展成为枝叶葳蕤的森林。三星的霸业,成就了无数韩国人心中的世界第一。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摆脱贫困,都必须借助技术。而发展技术离不开唯才是举、知已知彼,还有实业报国的志向、破釜沉舟的勇气。
不管前路有多么危险,发展技术是华为唯一的出路,也是每一家有远大志向公司的出路。
作者:令狐空
责任编辑:华小妹
本文源自头条号:世界华人周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微电子:国外半导体芯片供应链紧张 应加紧突破工业、汽车芯片自主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8月12日,华微电子(600360 )首席技术官李强在北京媒体交流会上对记者表示,目前,在一些半导体功率器件上,部分国外芯片大厂受疫情影响停产、限产,中国的下游厂商越来越难拿到货,整个供应链趋于紧张。 半导体功率器件,是一种具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