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开盘大涨289%,芯片IP第一股芯原股份被高估了吗?
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收紧华为禁令, “全面封杀”购买芯片渠道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本周一宣布,将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限制,意在打击该公司获取商用芯片的渠道。 美国商务部的最新行动扩大了其今年5月宣布的旨在阻止华为获得未经特别许可的半导体芯片的限制措施——包括外国公司使用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或生产的芯片。
记者 | 曹立CL
编辑 | 陈菲遐
8月18日,有着“芯片IP第一股”之称的芯原股份(688521.SH)登陆科创板。芯原股份开盘涨幅289.31%,截至发稿大涨278%,市值达到704亿元,成为A股市值第八高的半导体公司。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芯原股份的“科创板成色”。财务方面,2019年营收13.39亿元,亏损4100万元,市销率达到44倍。作为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这样的估值是否偏高了呢?
芯片IP第一股
所谓芯片IP是指芯片中预先设计、验证好的功能模块,芯片设计公司通过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购买IP,实现某个特定功能,缩短芯片开发时间。
具体运作方面,半导体公司向芯片IP公司支付固定的授权费(License),获得芯片IP公司的IP一次或多次的使用权,在芯片量产销售后,半导体公司还要向芯片IP公司支付按单位计价的版税(Royalty)。
芯片IP这一商业模式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离不开ARM的示范效应。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ARM通过其高端芯片IP牢牢占据了全球芯片产业链金字塔塔尖的位置,掌握了全球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的命脉,高通、华为海思等公司的芯片大多是在ARM架构上的再次开发。
芯片IP也成为了我国芯片自主可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芯原股份的招股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注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芯片都建立在国外公司的 IP 授权或架构授权基础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受制于人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由于这些芯片底层技术不被国内企业掌握,因此在安全问题上得不到根本保障。IP和芯片底层架构国产化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市场对国产芯片的“自主、安全、可控”的迫切需求为本土半导体 IP 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空间。"
美国进一步禁限:欲切断华为芯片供应,并将华为38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8月17日晚间,环球网消息,美国商务部发文称,其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将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的权限,并且将38家华为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新增的21个国家/地区的38个新的华为子公司中,大部分为华为云计算相关的公司。 同时,BIS对所有受美国
从芯原股份2019年营收结构来看,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收入为9亿元,占比67.33%,而市场最看好的芯片IP授权业务收入为4.37亿元,只占32.67%。
其中,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可分为芯片设计和芯片量产业务,芯片设计覆盖交付给客户芯片样片前的环节,量产业务则是为芯片量产提供生产管理服务,这两项业务毛利率都较低;芯片IP授权业务则分为授权使用费和特许权使用费,这两项业务毛利率普遍在90%以上。
如何看待芯原股份的估值?
由于芯原股份2019年的扣非后亏损达到1亿元,所以无法用市盈率来衡量。
从市场空间看,2019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总价值约为276亿元,芯原股份的市占率仅为1.8%,市值却已经高达704亿元。
从市销率看,国外同类芯片IP公司市销率普遍在10倍左右,远低于芯原股份44倍的市销率。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家国外公司的收入中不含毛利率较低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营收的含金量高于芯原股份。
基于过去静态情况下的分析,芯原股份的估值偏高是毫无疑问的。但目前市场给予的估值,更多的是基于未来的想象及其稀缺性。
目前A股市场并没有其他公司从事芯片IP业务,并且,由于中国其他芯片IP公司规模普遍较小,上市还需时日。未来三年内,芯原股份可能都是A股唯一的芯片IP公司。
从市场发展趋势看,全球半导体市场向中国转移,按照国家相关规划,中国芯片的自给率将从2020年的40%提升至2025年的7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批中国新兴半导体企业崛起,芯原股份则起到“卖水人”的作用,是这波产业转移红利的确定受益者。
本文源自头条号:界面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禁令 试图“阻断”外购芯片方案
美国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这次禁令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的产品,并在实体列表中增加38个华为子公司。 “新规则明确规定,任何使用美国软件或美国制造设备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需要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