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华为高端芯片卡脖子影响不大,唯手机受影响

芯片不再被卡脖子的开始:中国半导体封测三巨头亲证“闷声发大财”

6月初,市面上传出消息,国内最强光刻机巨头—上海微电子,将会在2021-2022年交付国内首台28nm沉浸式光刻机。 在此之前,我国最顶尖的光刻机制程工艺还仅仅停留在90nm,和28nm之间差了65nm、40nm 2个关键工艺节点。可以说,这次的成就是国内晶圆制造领域一次

随着美国 “终极禁令”的出台,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现有的库存芯片耗尽之后,华为可能将会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当然了,对华为来说,最大影响的还是自家手机业务,因为7nm工艺制程基本被锁死无法继续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在8月27日举行的华为北京城市峰会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演讲。他表示,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投资将达10万亿元,间接带动投资近20万亿元。而中国可以通过新基建机遇,把核心技术和器件突破。

对于当前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倪光南认为,单纯的硬件、软件技术很重要,但综合的系统功能协调更重要。比如北斗,要提高整体性能,不能只靠单纯的硬件,还要依靠软件、整体系统的设计。

在他看来,虽然国内芯片产业在7nm工艺上受到制约,但中国体系也可以满足新基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的需求。换了国产体系后,即使只有14nm、28nm芯片工艺,在数据中心依靠硬件软件的优化处理,也不会有重大问题。

他举例称,华为研发的鲲鹏920集群(11台)在性能上可以达到Intel 8路白金版8160单机的3.31倍,鲲鹏920两路服务器单机在性能上可以达到Intel 4路黄金版5120单机的1.61倍,就是通过综合软硬件系统优化实现的。

“14nm,28nm,完全可以满足新基建的发展要求。”倪光南说,不能使用7nm芯片,影响较大的可能是手机,会出现一定的功耗问题。

台积电、联发科断供,芯片工程师流失 华为手机靠什么再崛起

眼看9月就要到了,这意味着美国给华为设定的断供期限很快就要到了。9月14日起台积电将无法再给华为代工芯片,而本来寄希望于联发科的手机芯片,也随着禁令升级不能再为华为供货。这预示着华为海思麒麟9000芯片将成为绝唱,同时也无法找到更合适的可替代手机芯

在他看来,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要在“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进行,这种格局将减少外部因素的冲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市场潜力。

倪光南还强调,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软件、硬件整合体系和生态的优势。

“俄罗斯元部件水平还不如中国,数字电路肯定不如我们,但是整个系统很先进,靠它的整体设计先进,先进的系统设计,硬件、软件综合功能的协调。我们要学习俄罗斯的经验,比如模拟电路克服了数字电路不足。”

他举例称,我们的北斗要提高整体性能,不仅是靠单独的硬件卫星、通信设备等。“北斗2代单点定位米级精度,但是同样接收设备没有改,同样的设备,我们发射增强信息,这些增强信息接收以后,定位精度可以分米级,这是优化系统的设计,通过硬件、软件综合设计达到的。”倪光南说道。

来源:新浪科技

本文源自头条号:极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Hotchips 2020看芯片界热点

一年一度的Hotchips一直是工业界的风向标,虽然参加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高性能芯片行业的领头羊每年都借着这个机会展示自己公司的最新成果。今年因为疫情,整个大会搬到线上举行,但内容仍然精彩。这次第32届会议历时三天,其中两天是正式会议,会议之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