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破局究竟有多难?自研芯片能力不够,自研光刻机依旧不够
为什么芯片倒了,酱油不倒
芯片是中国人的未来和梦想,酱油则是外国人的确定性资产。 今天看到一个段子: 之所以出现这种段子,因为最近1个多月科技股大跌,但酱油白酒继续上涨。 要解释背后的原因,先讲一个伤心的故事: 大约去年9月,我参加了一个小范围朋友圈内定期举行的座谈会。那
如今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残酷,在没有核心技术加持的情况,要么成为配件的搬运工,要么成为饱受争议的组装厂。遗憾的是,国内友商由于技术受限,手机核心零件芯片方面,一直受到上游企业的遏制。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的时候,国内芯片进口数量达到4175.4亿颗,每年需要花费在芯片进口方面的资金,高达3120.58亿美元。时至今日,这两个数字依旧在增长。
友商破局的关键,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
鉴于这种情况,华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自研芯片。经过数10年时间的研发,海思麒麟成功问世。而这几年华为在手机市场当中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海思麒麟的加持,让华为手机在市场当中具备更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不过从去年开始,美国对华为实施了一系列的封锁策略。今年5月中旬,一纸禁令切断了华为与台积电之间的合作。芯片供应链受阻,海思麒麟即便在性能方面强过高通,依旧无可避免地陷入危机。8月中旬,美国禁令进一步加强,海思麒麟已然成为绝唱。
自研芯片走到路的尽头,量产才能破局
华为的情况说明一个道理,自研芯片终究只是雾里看花,在不具备量产能力的情况,拥有设计芯片的能力,并不能够改变企业的最终结果。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饱受关注的中芯国际,被很多国人寄予厚望。想要破解国内半导体的封锁,那么国内科技巨头就需要有量产芯片的能力。中芯国际一路开挂,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几百亿的融资。有了足够的科研经费,企业发展速度自然非同凡响。据了解,目前中芯国际已经可以实现14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量产。遗憾的是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依靠先进的光刻机。
当我们釜底抽薪有了CPU技术后,但软件系统和制造芯片设备呢
来源:wartasaya 编译:lee MIPS是古董级别的CPU开发线路之一,纵观其历史,MIPS易手,并已多次进行IPO。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它最终被一家中国公司控股。 现在我国公司可以一些钱或者无关重要的东西就可以获得关键处理器体系结构IP的许可,并可以出于各种目
量产之路又遇瓶颈,光刻机成拦路虎
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具备7纳米和5纳米制程工艺的代加工厂寥寥无几,可惜在这寥寥无几的名单当中,并不存在中芯国际,究其原因在于并没有掌握先进的光刻机。说到光刻机就不得不提到ASML,这个掌握了全球最先进光刻机技术的企业,几乎控制着大部分半导体代加工厂的命脉。早在两年前,中芯国际就已经向其购买了最新的光刻机,可惜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最终还是没能实现。与此同时,上海微电子走上了自研光刻机的道路,并且在这领域快速发展。目前企业也已经实现了量产22纳米光刻机的能力,正在研发纳米离子刻蚀机。
国内半导体破局之路到这里似乎就要大功告成,然而不幸的是,这只不过是陷入了另外一层封锁,因为光刻机当中大部分零件都源于日本和美国。比如说非常重要的光刻胶,国内对于这种材料的供给完全依赖于进口。综合来看,破局之路并非简单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并非是某一项技术的突破,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否则破局终究只是一场空谈。
本文源自头条号:潮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光刻机抵押到银行,武汉千亿芯片项目成烂尾,中国“芯”何去何从
前不久,有关武汉千亿元芯片新项目的新闻报道五花八门。 初建只是仅有三年,武汉弘芯遭遇的不便接踵而至,现如今遭遇资金短缺,再加之肺炎疫情的危害,许多 方案都打乱了。 在造“芯”热的的浪潮中,武汉亦在打造出“芯屏端网”万亿元产业群,原本想从这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