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飙涨 无需美国许可!ASML给中国开绿灯 芯片股有戏?
28nm工艺以上,中国大陆芯片公司能拿下的现实生意
成熟工艺芯片有巨大市场,中国大陆芯片代工厂要补的功课不少 文 | 陈伊凡 周源 编辑 | 谢丽容 近期,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NYSE:TSM)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其中有两项数据值得注意:在台积电,28nm及以上成熟工艺芯片代工业务收入占比为38%,折合成营收约
美国大选即将落地,近日芯片方面迎来众多利好消息。一起梳理一下近期有关的事件。
1、ASML给中国开绿灯,展示7nm光刻机
消息面上,正在进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光刻机巨头ASML也参展了,并且还在自己的展台上晒出展示了DUV光刻机。据悉,ASML之所以没有展示新的EUV光刻机,主要是因为他们目前仍不能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而此次展示的DUV光刻机可生产7nm及以上制程芯片。
ASML此次也带来了其整体光刻解决方案,包括先进控制能力的光刻机台计算光刻和测量通过建模、仿真、分析等技术,让边缘定位精度不断提高。
Roger Dassen指出,ASML了解美国当局目前的规章制度及其解释,当然也知道这些与特定的中国客户密切相关,但如果广泛的来理解其规章制度对ASML的总体含义(对于特定的中国客户),则意味着ASML将能够从荷兰向这些中国客户提供DUV光刻系统,且无需出口许可证。美国仅仅是限制了美国不能给中国出口芯片、光刻机等,但并没有限制其他国家对中国进口,荷兰并不在美国的禁令范围内。
2、芯片价格飙涨
2020年疫情虽然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再加上华为被制裁的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变数颇多。然而最近市场形势变了,8寸晶圆代工产能吃紧,除了台积电明确不涨价之外,联电等公司纷纷上调芯片代工价格。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华为被制裁、中芯国际也被传上了美国黑名单,但是这种波动反而加速了业界备货,再加上5G、Wi-Fi、车载电子等市场升温,这些芯片并不需要最先进的12寸晶圆产能,8寸晶圆产能已经吃紧。
全球8寸晶圆代工厂中,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代工厂商第四季订单全满,大陆的中芯国际业绩也是大涨,部分公司的产能都排到明年上半年了。
产能吃紧已经导致芯片的交货期延长了2-4周,部分芯片甚至要40周才能交货。现在代工厂已经开始酝酿涨价,涨幅在10-20%之间。
中科院表示:将光刻机作为科研任务,华为芯片终于有着落了
自从美国开始对华为进行第二轮制裁后,干涉台积电撤销了对华为麒麟芯片的代工,华为手机的芯片供应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华为Mate40系列就因为芯片储量不足,导致目前一直处于缺货状态,造成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我国缺少光刻机,不过好消息我国中科院表示:将
3、5家芯片厂商获美许可 可继续向华为供货
11月2日消息,外媒在报道中称索尼和豪威科技已获得美国许可,可继续向华为供应图像传感器。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在索尼和豪威科技获得许可之后,目前已经获准继续向华为供货的芯片厂商,就已有了5家,另外3家分别是AMD、英特尔和台积电。除了已经获准继续供货的这5家,还有多家芯片厂商申请向华为供货,外媒在报道中提到的,就有高通、联发科、SK海力士等。
4、高通确认,华为18亿美元专利费给了,已申请出货华为
昨日高通实现83亿美元营收,同比增加73%。净利润29.60亿美元,同比增长485%。高通确认,在当季收到了华为一次性付清的18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款项。高通方面也表示,已经申请对华为的出货许可,但尚未收到任何回应。此前媒体称,高通和联发科接近获得恢复向华为供货的正式批准。
5、国内公司也在积极发力
上海新阳(300236)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4.5亿元,拟将8.1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产业化项目,3.3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是,上海新阳是国内半导体材料龙头。上海新阳近日披露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1.51亿元,同比增长1089.36%;扣非后净利1481.21万元,同比增15.94%。
中航证券指出,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也在反向促进我国国产替代的不断发展。本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中也表示要加快光刻胶的技术突破。因此,未来我国半导体企业将有望受益于政策和资本的双方面红利,持续看好其成长性。
新时代证券分析认为,市场正在逐步消化美国禁令带来的负面预期影响。近期由于8寸产能持续紧张,导致功率,模拟,汽车电子等8寸制造主流的产品出现供需结构性紧张的局面,将充分利好行业内优秀厂商。半导体行业主要受益标的:华润微、韦尔股份(603501)、捷捷微电(300623)、卓胜微(300782)、圣邦股份(300661)等。
本文源自头条号:同花顺财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斯拉、比亚迪的下一个战场——芯片
作者 | 张延陶 阅读所需约9分钟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令全球各个“赛道”的竞速者们纷纷被迫制动。在本就拥挤的汽车产业角逐中,绝大多数车企并没有信奉残忍的物竞天择而选择内斗,而是纷纷抱团取暖。究其原因,来自特斯拉的“降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