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资本新风口,氢燃料电池规模化仍需时间积累

宝马向三星 SDI 采购 21700 锂电池,未来还将合作研发新型号

IT之家 4 月 15 日消息 根据外媒 thelec 消息,宝马近日向三星 SDI 提交电池采购订单,决定采购一批 21700 规格锂电池,这也是目前特斯拉汽车使用的同款产品。21700 规格相比此前的 18650 电池,长度、直径均有增加,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至 300Wh/kg

4月15日,由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委会(下称“氢能专委会”)、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东方证券(600958.SH)主办的第八届上交会“畅享氢未来——氢能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鑫在论坛上表示,从能源变革的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代表着未来的前进方向。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之一。“十四五”期间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将跃升至1038亿元,2050年我国有望步入氢能社会。

资本市场方面,自碳中和战略被提出后,A股燃料电池板块便获得资金的青睐。Wind数据显示,农历新年以来,板块有13只股涨幅超20%。光伏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H)也通过设立子公司进军氢能产业。

十四五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跃升至1038亿

卢日鑫指出,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为1177辆,按当前燃料电池商用车150万/辆测算,2020年市场空间仅为18亿。根据《节能与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截至2025年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万辆,对应“十四五”累计销量约9.3万辆,按商用车、乘用车单车价值量120万、40万测算,“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将跃升至1038亿元。

根据IRENA发布未来30年碳排放的情景分析,一是基准场景方面,205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430亿吨;二是基础减排情景方面,2050年碳排放为330亿吨,其中氢能贡献率约6%;三是乐观减排情景方面,2050年碳排放将进一步减少235亿吨,仅为95亿吨,其中氢能贡献率约8%。

2050年我国有望步入氢能社会,卢日鑫表示,届时交通部门氢能需求量将达到3300万吨,其中道路交通约2000万吨;工业用能中氢能占比将达到18.5%,氢能需求量达7000万吨左右;建筑用能中氢能占比将达到16%,需求量达3450万吨。

针对目前的应用,卢日鑫强调,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目前替代传统能源车的主流技术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相较锂电池而言,燃料电池最大的优点为能量密度高,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缺乏配套设施;二是成本较高。因此出现了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大幅低于锂电池的现象。

通用汽车和LG化学将于周五宣布成立第二家合资电池工厂

金融界网4月15日消息,近日,LG化学宣布,2025年前公司将在美国投资逾5万亿韩元,与美国通用汽车新建汽车电池合资工厂。 新厂建成后,将增加70GWh以上的电池生产能力,并创造4000多个就业机会。据悉,新工厂运营将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将由LG化学的电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电堆及其核心组件具有技术复杂、国产化率低、利润高等特点,国产替代意义重大,但国内目前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法律法规以及产业链的整个竞争力和完善程度,决定了目前燃料电池的规模,还是需要时间积累和突破的“。

“对标锂电池,需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卢日鑫也指出,从整车价格到运行成本,燃料电池成本优势仍不明显。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路径探索包括,优化材料和创新制造工艺,利用规模化效应降低量化成本,建立标准化平台化的体系。

紧密服务氢能产业

目前,上海市已有很好的实践案例。例如,开展示范运营的氢燃料电池车辆已累计销售1080辆,“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万辆,已投运的各类加氢站8座。

上海市氢能专委会主任宋雪枫在会上表示,氢能专委会将紧密围绕氢能产业发展,服务好行业、服务好企业。一是促进上下游交流合作。氢能专委会将通过各类论坛、研讨、展会等活动,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国内外氢能发展的前沿动态;还将围绕氢能产业链,成立“氢能供给及基础设施分会”、“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配置分会”以及“氢能交通运营及应用分会”共三个分会,进而建立起氢能全产业链的对接合作平台。

二是当好政企链接的纽带。氢能专委会将整合行业最顶尖的专家力量,积极参与氢能标准及相关发展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做好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反映问题等工作;同时努力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氢能专委会将注重技术及产品研发,加强对新技术的支持与推广,加快示范产品的市场培育,努力拓展氢能产业应用场景;积极发挥氢能专委会下“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中心”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形成人才、资本、技术多要素联动、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据了解,此次论坛邀请了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东方证券等单位围绕氢能产业布局、制氢、储氢、运输、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等主题进行相关分享。

本文源自头条号:第一财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亚迪亮出刀片电池,要与霸主宁德时代决一雌雄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比亚迪的确是一家颇具竞争力的企业。然而,比亚迪即使在技术上占得了明显的优势,也未必就能换来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和规模经济效应,甚至反倒是被友商快速赶超。举例来说,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如今却被特斯拉(中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