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迈上新台阶

百万公里电池寿命成为可能 德媒:中国将引领新能源车产业

德国Stern周刊近日报道称,早在几年前,中国政府就将电池技术确定为“中国制造2025”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能源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凭借磷酸铁锂技术的产业化,率先成为行业领头羊,在世界多家汽车厂商生产链中占据了稳固的位置。 报道介绍,磷酸铁锂

记者4月23日获悉,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该成果的转化正在稳步推进,将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已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锂丰度低,资源分布不均,约70%集中在南美洲,我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也难以满足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陈军说。

鉴于对原材料储量以及电池安全性、稳定性的担忧,人们努力寻找能够替代锂离子电池,可大规模应用且环境友好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

钠与锂位于同一主族,具有很多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另外钠离子电池快速充放电时负极不易析钠,安全性高。因此,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

宁德时代们的心头大患:整车厂自造电池的时代来了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是自造电池还是从电池企业采购,这是企业转型迈向电动化时代的重大抉择。 而从当前汽车制造商相继布局动力电池市场可以看出,整车厂自造电池的时代来了。整车厂加入电池大军势必会进一步竞争激烈的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倍率性能欠佳等问题,制约着钠离子电池的转化应用。陈军院士团队10余年潜心研究,研发了新型对称有机钠离子电池,一举突破了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和反应调控机制等关键核心难题,为发展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开辟了道路。

陈军院士团队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应用技术转化,相关成果获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与天津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电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与河北省沧州市政府共建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部分钠电池关键电极材料正在进行中试放大与应用转化。(记者陈曦 通讯员高兴斌吴军辉)

来源: 科技日报

本文源自头条号:光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固态电池 | 新能源企业“竞逐”未来格局剧变下的新机遇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撰稿丨杨志廷 近日,市场又传来了诸多参与固态电池技术研究的企业最新动态。 4月23日,有外媒报道称,本田公司正独力展开全固态电池研究,今年将开始生产技术验证。 同在当天,有消息称,宝马表示预计到2030年,将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