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回收环节却不容乐观

难拆解、难回收,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废弃电池,在电动汽车时代将成新问题

大数据文摘出品编辑:王烨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14.8%。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进入市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开始出现——淘汰下来的电池该怎么处理?可能由于这些年销售的电动汽车电池还没有到寿命,这个问题现

有研究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年累计报废量将达到32.2GWh。然而,这些进入报废回收环节的动力电池真的能按照设想实现梯次利用吗?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是否做好了准备?目前来看,这一系列问题仍没有确切答案。

梯次利用受制于电池性能

梯次利用一直是动力电池完成为车辆提供动能之后的理想去处,无论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经济运营角度来看,梯次利用都备受各方欢迎。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现在进入报废环节的动力电池多来源于最早那一批新能源汽车,但早期的电池性能很差,很难达到梯次利用的要求。”

曾有资源再利用行业人士表示“虽然大家都想把新能源汽车淘汰下来的电池先用于储能,但现在进入报废回收环节的动力电池很难如大家所愿。”由于这批车辆电池性能不达标,很难实现梯次利用。

难以实现梯次利用,这些电池最终去了哪里?由于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研究机构有研究试验需求,很多待报废的动力电池都被这些企业回收用于试验研究,直接流入报废拆解企业的很少。

由于早期对回收利用考虑得较少,在动力电池设计环节并没有采用易于拆解的方式,增加了电池包拆解的难度。而在梯次利用中,由于电池包由很多单体组成,要检测每个电池单体是否都可以再利用也是一件颇费时、费工的工作,增加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难度,一些废旧电池回收机构甚至对一些不可拆解的电池包“敬谢不敏”。

比亚迪不是唯一,深圳还有一家电池龙头,独占全球30%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催生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其实,国内的“电池大王”不止比亚迪等,在深圳便有这样一家隐形巨头,低调地拿下了全球30%的市场。 从小作坊到世界500强 根据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在去年11月时的说法,欣旺达在手机电池市场的份额

电池回收难过环评关

对于未来几年动力电池报废回收行业的发展有研究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年累计报废量将达32.2GWh,约50万吨,到2020年锂电池回收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156亿元。至2023年,报废量将达到101GWh,约116万吨。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动力电池将在2018年迎来首批退役潮,未来三年将会快速增长。

现在动力电池报废回收行业多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动力电池,但由于这种工艺来源于重污染的化工行业,因此很难被京津冀等对环评要求极高的地方接受。而动力电池包属于第九类危险品,按照相关规定其运输又应符合危险品运输的相关规定,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这就加剧了动力电池包的回收拆解难度。同时,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虽然不需要特殊资质,但因为动力电池属于危险废弃物,企业要想对其进行报废拆解再利用,需要有危险废弃物回收许可证,这一许可资质的取得也并不容易,在技术、设备和环评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全产业链必须合力推进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率能否提升,不是回收拆解端的工艺提升就能解决的,需要全产业链联动,尤其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正如一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工作人员所言:“如果一个电池包在设计的时候就不可拆解,那么进入回收环节的时候就很难顺利地将电池包拆解下来,更谈不上再利用,即使能拆解下来,也会增加很多工序,费时耗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的报废拆解必须加强源头管控,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让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保障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理。

本文源自头条号:乐划座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比亚迪将在长春投资近百亿,兴建电池工厂

投资近百亿的比亚迪电池项目落位长春 5月29日,在长春官方媒体发布,长春国际汽车城新凯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项目顺利启动,在文中提到投资近百亿的比亚迪电池项目即将落位新凯河沿岸。与比亚迪电池项目一同落位的还有投资300亿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投资1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