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招商中!产品力、营销力双箭齐发的电池品牌

保时捷成立合资公司研发高性能电池 施德纳:2024年投产,满足每年千辆汽车需求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孙磊 “到2030年,保时捷在全球交付的新车中将有80%是插电式混动车型或纯电车型。”日前,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产品与研发的施德纳(Michael Steiner)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强调了保时捷的电气化转型

恒力双高效正式上市以来,恒力就在不断打破自己创造的销量记录,成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恒力的异军突起,是坦荡荡的阳谋,一直把品质当做产品核心诉求来打造的恒力,在杂乱无章的竞品中脱颖而出,说明了市场在成熟,用户也在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自吹式噱头营销手段,开始对品牌、品质和创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标准,这促成了恒力的崛起,也为蓄电池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口红利下降,存量市场之争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总人口数为14亿1178万,十年减少了1101万人,从数据看,中国人口红利下降,这说明蓄电池的增量市场在减少,存量市场走向成熟,更多的用户来自于换新。

人口红利的下降,导致蓄电池的二次洗牌,二三线品牌市场格局开始分化。过去蓄电池营销手段粗暴,吹牛风一时间成为市场的主流,早期确实抢夺了很多用户。可是,当用户在初次使用,感到倍受伤害之后,则开始重新确定了选择的标准。终端分销商开始把关注的焦点转向具体的指标:产品是不是真的耐用?是不是真的跑的远?服务是不是真的快?品牌是不是真的大而强?

“笨鸟精神”形成了今天的壁垒

恒力一直强调自己没有秘密,是一支不追风减重的“笨鸟”。从今天的市场表现看,正是这种笨鸟精神,帮助恒力构建了品质和创新的壁垒。

对品质的追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恒力的高速增长,一直得益于产品研发上稳扎稳打,同时,恒力为经销商的权益也做到了不计成本的保护。

存量之争导致中国蓄电池品牌终极目标还是要走出国门,必须承认,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中国的蓄电池品牌起步较晚,具有划时代的产品还不是很多。恒力此次签约欧美亿元级储能项目、恒力越南工厂疫情期间销量不减反增,都不是靠简单的营销手段可以解决的,都是需要强大的技术保证才能实现。

利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暂不允许用于大型储能,更多是利好

6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对外发布公告,就新起草《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意见稿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新型储能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发展,支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

既要产品力,也要营销力

当恒力的崛起和高速成长,与众多蓄电池品牌的增长放缓,甚至逆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反思,恒力下一步怎么走?恒力如何才能坐稳江西蓄企第一把交椅?恒力的品质可以向松下、荷贝克等国际品牌对标,恒力的营销如何对标?对标一线蓄企不要说超越,大概率差距会越来越大。笔者认为跨界营销不失为正道,电动车空调等家电行业探索自己未来发展道路。

蓄电池行业由于终端管理粗放,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管控、市场管控体系,窜货成灾,代理商往往是高进高卖,低进低卖,单只利润空间一直被固化而不能自拔。

而电动车行业这方面往往做得比较好,一般能通过促销来保持价格的刚性和政策的弹性,如“加1元获得价值XX元的礼品”,“加1元享一年质保”等活动效果十分明显,远比一味打价格战的品牌传播面更广、销量更可观、保证了经销商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显然已经足够给蓄电池品牌提供案例支撑,也说明了市场已经从价格战向产品及服务品质战转变。

应该说,今天的蓄电池行业,普遍已经从一味追求规模开始转为“有质量的增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恒力2021年基于价值型、经营型、专业体系的营销战略创新思考,不应看成恒力一家企业之变,而更应该被看作是蓄电池企业回归经营导向、回归产品导向、回归管理内功的一个案例所在。

未来,善经营者,活得好!

单一规模论,休已!

本文源自头条号:电动车观察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布局动力电池多年,欣旺达蓄势待发

公司成立于1997 年 12 月,主要从事电池模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于 2011 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自 2000 年起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业务。锂离子模组由锂离子电芯、电源管理系统(BMS)、精密结构件及辅料等构成,除 BMS 外,锂电模组组件起初均依赖外供。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