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大战,中国如何被全世界围剿?弯道超车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动力电池“百花竞秀”是行业之幸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今年以来,在愈演愈烈的“电池荒”的推动下,动力电池领域可谓热点不断,先有蔚来汽车发布150kWh固态电池,后有广汽埃安的石墨烯电池、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的首款无钴电池,而宁德时代日前发布的第一款车用钠离子电
观看「视频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电池大战,中国被全世界围剿?核心要素被限,如何杀出重围?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怎样样?
经常看到有网友发帖炫耀,说是买某电动车品牌的股票,赚到了好几辆车钱。
这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迅猛的发展,但是大家未必知道的是,中国新能源车曾被加拿大一家水电厂给逼上绝路。
当时,魁北克水电跑到中国,成功申请了车载电池专利,一口气涵盖了125项权利要求,把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和所有制造技术包了个圆。从此,中国境内所有动力电池公司都要向这家水电站缴纳巨额的专利使用费。
中国7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卡脖子;而70%的石油被用在交通运输环节。所以,国家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中。并且由于汽车发动机技术的确实,新能源车也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但是,如果我们拿不下动力电池,弯道超车就是一个伪命题。所以,动力电池的专利战,就这样和未来的国运联系在一起了。
但是,为什么魁北克水电厂会拥有这么多的动力电池专利,难道都是他自己研发的吗?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要怎么应对呢?面对从市场到原材料的全世界围攻,我们要如何打赢?而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又是谁呢?
大家好,欢迎来到认知金字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是如何战胜列强的联手围剿,冲击全球霸主的宝座。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谢谢大家。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加拿大的水电站跳出来,向中国发起专利战的。
首先,大家不用怀疑自己的常识,魁北克水电压根就不是动力电池的发明者。这项专利落到它手里,有一个非常狗血的故事。
开始前,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小科普。动力电池分两条技术路线,一条叫磷酸铁锂电池,发明时间较早;另一条叫三元锂电池,我们后面也会讲到。这两种电池的代表车系分别是比亚迪和特斯拉。
发明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艺的人,是美国德州大学的古迪纳夫教授。这位老先生是个科学天才,但对阴谋诡计缺乏敏感度。在研发期间,他的实验室接纳了一位访问学者——日本NTT公司的技术总监冈田重人。老教授怎么想不到,此人其实是个商业间谍,他把磷酸铁锂电池的所有研究成果都传回日本,这让NTT在1995年11月抢先注册了专利。
也不知道是古迪纳夫的实验室里不止一个间谍,还是日本NTT内部也有泄密者,反正此后没几年,古迪纳夫教授的核心技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遍全世界,包括美国本土、欧洲和亚洲。光是中国台湾省,就冒出了上千家磷酸锂电池企业,一场专利混战即将开打。
古迪纳夫是个典型的学者,他只对研究感兴趣,不想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打官司中。于是老先生干脆把专利授权给了两家关系户公司,我不管了,随你们闹去吧。一家就是视频开头的魁北克水电,另一家则是德国化工巨头南方化学。
这两家公司拿到授权后,搞了个“维权联盟”,先把做人太阴险的日本NTT告上法庭。NTT自知理亏,赔了3000万美元。与此同时,魁北克水电开始在全球各地疯狂抢注专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2003年,魁北克水电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其权利要求,几乎覆盖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所有制造技术。2008年9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批准了这个专利申请。
有了这些专利,得意忘形的魁北克水电给我们国内电池厂下了个“最后通牒”,要么每家企业一次性缴纳1000万美元入门费;要么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就给我2500美元。
可能有观众会说,既然魁北克水电得到了发明人的授权,那么他们的专利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吧?
其实并非如此。
这项技术发明于1995年,十多年过去后,技术已经有了很多新突破,当时专家这样评价魁北克水电的流氓行为,说:“只是发明了一个瓶子,却想注册所有容器的专利。”
事实上,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支持魁北克水电的专利诉求,比如,他们在美国本土起诉另一家锂电池公司A123侵权,就败诉了。而欧洲人的做法更激进,2009年欧洲专利局不仅撤销了德州大学和魁比克水电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欧洲专利拥有权,他们甚至认定,技术发明人古迪纳夫教授在欧洲不拥有该项专利的发明权。
所以很显然,各国政府都很清楚,动力电池的技术关乎国家的前途。国家利益当前,专利就是一张纸而已。
那么这个时候,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到什么情况了呢?
当时,国家已经出台了力度前所未有的补贴政策,混动车最高5万/辆、纯电车最高6万/辆,10米以上的混动和纯电公交42-50万/辆。在巨额补贴之下,2010年前后,中国一下子冒出了1500多家电池公司。包括今天的业界大佬也混在里面,比如成立于1995年的元老比亚迪、国家队出资的中航锂电、2011年才组建的新兵宁德时代等等。
但是,魁北克水电突然来中国跑马圈地,索要巨额专利费,一定会把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动力电池产业扼杀在襁褓之中。而要如何保护本国利益,欧美已经做好榜样了。
2010年8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向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魁北克水电专利无效的申请。次年,委员会宣告,魁北克水电的111项权利要求全部无效。至此,中国的电池产业算是逃过一劫,但故事并没有完。
就在各国为了磷酸铁锂电池专利大打出手的时候,另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已经在加拿大的一家实验室里悄然诞生了。
前面说过,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大家各有各的优缺点.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是工艺成熟;成本也便宜,因为不含钴和镍这样的稀有金属;循环寿命也更长;还有最吸引人的两个优点:一是安全性好;二是不必支付高昂的专利费。但它也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能量密度低,导致续航能力很差,充满电开个一百五六十公里就完了,冬天低温的时候性能会更差。
而三元锂电池则恰好相反,它最大优势就是能量密度大,导致续航时间长,比如早期特斯拉的续航就能达到400公里。但因为用了很多稀有金属,所以成本会比较高。而它最大的缺点是安全问题。因为三元锂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坚持不到300℃就会分解出氧分子,一点就着,进而爆燃。厂家一般会增加外护板、冷却系统等安全保护设计,但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大家偶尔会看到新闻,说某某电动车在充电的时候烧了,或者停在地下车库自燃了,可能就和电池有关。
而且,三元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3M公司、荷兰优美科、德国巴斯夫等机构手上,他们又将专利授权给了松下、LG化学、三星SDI这些日韩系企业。
在2014年以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对于三元锂电池,中国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但国外私家车早就转到了三元锂电池上来了。
于是到2015年,中企不得不面临第二场生死攸关的大战——三元锂电池之战。
对于私家车来说,安全性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实现,但续航能力必须强,不然消费者不买账,所以选择三元锂电池是必然的趋势。而既然中国企业的技术不成熟,那么外资自然会乘虚而入。
所以很快,三星SDI在西安、LG化学在南京都建好了工厂。这两家韩系企业瞬息之间就横扫了中国市场。
如果说韩国企业是正常竞争,中国也不至于出手,但韩国人猥琐本性向来难改,为了独占中国市场,他们搞了一场价格战,电池出厂价降到了惊人的1元/瓦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生产成本普遍在2.5/瓦小时左右。2015年,三星SDI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3%,但利润居然亏损3.32亿;LG化学业务增长10%,利润却同比下降了90%。显然,这两家公司是在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大肆倾销,以求占领市场。
混合锂金属电池前景几何?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日前,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及制造商麻省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麻省固能”)发布消息称,已经与艾芬豪资本收购公司(下称“艾芬豪”)达成合并协议,合并后的公司将以麻省固能的名义运营,年内在纽约证券交易
但客户管不了这么多,应为他们喜欢这个价格。所以很快,国内60%左右的新能源乘用车都选择三星和LG作为供应商。就连以前一直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大巴客车,也开始转向韩系企业,截止2015年,三分之一的客车厂家与三星和LG达成供货协议。
如此下去,当韩企以低价倾销垄断中国市场后,不但可以漫天要价,更可以控制整个中国的电池产业,导致中国自己的电池企业完全失去生存空间。所以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新能源车就要落入燃油车一样的技术困境,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就要落空。
更何况,三星这些韩企背后都是被华尔街控股的,绝对不能给美国任何可能掐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咽喉的机会。
所以,既然韩企恶性倾销在先,就别怪政府出手整顿市场了。
从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6月份,工信部连续发布了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这个目录被业界称为“白名单”。此后,政府补贴和白名单挂钩,整车厂想要拿到财政补贴,就必须用白名单上企业提供的电池。
结果很明确,2016年6月份发布的最后一批白名单,放了32家外企进来,但并没有三星和LG的名字。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朴槿惠一意孤行部署“萨德”导弹,中韩关系降到冰点。而且韩企自己也不争气,三星Note7手机变炸弹,除中国外全球召回。就这种质量和态度,还想上白名单,简直是做梦。
值得一提的是,白名单已经脱离了单纯给补贴的“低级趣味”,而是进化成了一种产业政策,用政策引导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比如,第四版白名单发布前,工信部发了个意见征求稿,放风说以后企业要拿补贴,产能必须提高到现在的40倍。这下小企业们全慌了神,要么技术改造提高产能,要么躺平被实力强劲的大企业并购。于是,一张纸改变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
但是,三元锂电池依然是我们的弱项,为了鞭策企业转型三元锂,2016年年底出台的新一轮补贴政策,首次将电池的能量密度纳入考核标准。简单的说,就是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续航能力越强,补贴就越多。这个政策简直就是针对三元锂电池的精准扶贫。
2018年的新政策更上一层楼,所有续航在150公里以下的车,再也拿不到补贴了。这下子,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企业基本团灭,只剩下比亚迪这根千里独苗。
而押对宝的宁德时代,乘着政策的东风迅速反超比亚迪,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的行业老大,也是四连冠的世界霸主。
2019年6月,工信部发文正式废止白名单,中国电池市场重新向海外厂商敞开大门,日韩企业虽卷土重来,但大局已定,他们暂时也玩不出花样来。
可以这么说,白名单给中国企业赢得了4年时间,国产动力电池从做大变成做强,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到此实现了大半。
上图是2020年世界动力电池企业前10的排名。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TOP10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据6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远景AESC、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占据市场份额高达41.1%,全球第一。再看看他们应用的车型,除了宁德时代供货特斯拉以外,其他基本和国内车企挂钩。
韩系企业实力依然强劲,LG能源、三星SDI和SKI三家合计市场份额31.7%。而LG和三星主要供货国际知名车企。
日系企业只剩下松下一家,全球市场份额20.2%,对标日系车。但松下情况有点不妙,2018年松下曾以极其微弱的差距落后宁德时代,屈居第二,现在已经被大幅拉开了。
这份名单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企业,那就是比亚迪。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别的电池企业,都是供货一连串车企;唯独比亚迪的电池,专供比亚迪自己的车。
原因是,比亚迪一直在死磕已经被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放弃的磷酸铁锂电池。既然没人用比亚迪的电池,他只好自己造车自己玩,因此被网友们戏称是“伪装成车企的电池厂”。不过,2020年比亚迪研发出了刀片电池,把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里程拉到500-600km以上,和三元锂电池基本持平,彻底改变了过去磷酸铁锂电池续航力太差这一最大的缺点。今年上市的插混配套刀片电池应用在混动车上,把市区油耗减少了将近7成,大受消费者欢迎。因此比亚迪虽然产能不行,但也拿到了国内第二世界第四的排名。
至于比亚迪为啥要抱着磷酸铁锂不肯放手?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回答。
今年8月初,突然传出一条流言,说是一直用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要向比亚迪订货磷酸铁锂电池了。有国内媒体爆料,说比亚迪将从明年第二季度起向特斯拉供应他的“刀片电池”。目前配有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
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比亚迪辟谣了,他们说“公司从未向媒体表示将对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原因其实挺简单,刀片电池的产能远远跟不上中国的市场需求,不少车主交了快半年定金都拿不到车。所以比亚迪哪来的美国时间给马斯克腾产能呀?
不过,你肯定想不到,特斯拉其实早就开始用磷酸铁锂电池了,只不过目前的供货商是宁德时代,不是比亚迪。马斯克甚至在二季报会议上表示,特斯拉未来将会逐步转向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方案,三分之二的特斯拉汽车将使用磷酸铁锂,三分之一继续用三元锂。
那么马斯克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前面说过,三元锂的原料用了镍和钴等稀有金属,导致它的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镍,完全避不开。过去这几年,全球电池企业都在爆产能,对镍的需求量迅速飙升。市场经济,镍矿难免要涨价,矿业巨头们大赚了一笔。砍价大王马斯克已经尝到了被镍矿“卡脖子”的味道,他当然不甘心被矿主宰一刀,他在推特上说:“镍是我们最大的担忧,正是因为镍短缺,所以特斯拉标准续航版车型才会使用无镍的磷酸铁锂电池。”
其实,这也是比亚迪死磕磷酸铁锂电池的原因。大家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有时候看看,还真“博”不到哪里去。我们是一个少锂、少镍、无钴的国家。比亚迪老总王传福在一次演讲里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最主要是为了解决石油卡脖子问题,但是中国的钴资源几乎没有,镍资源也很少,中国不可能走回头路,从被石油卡脖子到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
王传福说,相比于要使用大量镍、钴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可以完全不依赖稀有金属,没有卡脖子的后顾之忧。
但王总还是忘了提锂矿。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都离不开一个锂字。锂才是新能源时代的“白色石油”,而中国虽然是全球第四大锂资源国,但和铁矿一样,绝大部分锂矿有品质低、开采难的通病。
目前,全球大部分锂资源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还有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全球锂产量的91%被澳大利亚泰利森、智利矿业化工、美国雅宝、美国FMC以及澳大利亚奥罗科布雷这五家公司垄断。
过去几年,锂矿因为过度开采,价格非常低廉,但未来会不会像铁矿这样疯涨,没人敢打包票。谁掌握锂资源,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根子。这不仅涉及到公司利润,还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否则,即便全国都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我们还是会被美澳卡脖子。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中美早就已打完第一轮锂矿资源争夺战,故事非常精彩,本期视频点赞破5万,我们再做一期视频好好讲讲。
其实,我们真正被卡脖子的,还是视频刚开始提到的专利问题。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都已经被外国公司瓜分完毕,我们由于起步较晚没有先发优势。所以我们只能提前布局,努力在下一代实现超越。
最近,宁德时代发布了一种不需要锂资源的钠离子电池,计划将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用。宁德时代介绍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如果这种电池能成功的话,我们等于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当然,我们在努力的时候,其他国家也没躺平放弃。全世界都在进行技术研发、产业布局、资源争夺。所以说,动力电池这场持久战,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到庆祝最后胜利的时候。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还恳请您点赞并关注,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
本文源自头条号:认知金字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告PPT:HJT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成本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近日,在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文静作HJT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成本分析报告,王老师在报告中指出,HJT电池的产线平均效率已经达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