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供不应求 动力电池公司表现不俗

钠电池新突破:双面石墨烯让容量增长10倍有余

无论是制成特殊泡沫作为热开关,还是与陶瓷混合形成超强的电解质,石墨烯正以一些有趣的方式塑造着电池技术的未来。现在,来自瑞典的科学家又将这种神奇材料应用到可持续的钠电池中,从而让容量比传统钠电池增长了十倍有余。 在改进和创造电池设计的道路上,

电池赛道上,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动力电池板块今年上半年依然表现突出。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电动自行车,下游需求的猛增让产业链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受益的新三板公司包括贝特瑞、天丰电源和先众股份等。

需求猛增带火动力电池

精选层公司贝特瑞主营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其是全球最大的锂电负极龙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7 亿元,同比上涨168.8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232.45%。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磷酸铁锂资产及业务转让。公司实现扣非后净利润5.21亿,同比增长279.46%。

贝特瑞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总装车量52.5GWh,同比增长200.3%。

在供应紧张背景下,贝特瑞加快扩产。今年上半年,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实现投产;江苏贝特瑞高镍正极材料产线产能持续释放。同时,公司通过自建、与上下游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天津、四川宜宾、江苏常州、山东滨州等地加大布局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以满足客户未来市场需求。

此外,暴增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带火了一批锂电池公司。天丰电源所产动力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工程机械市场。今年上半年,受益行业回暖订单增加,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6.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1.67%和386.31%。先众股份也长期致力于低速电动车为代表的中小型功率锂离子电池组的生产和销售,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42.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5.65%和377.95%。

由于动力电池需求量激增,而上游材料产能有限,导致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今年上半年,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辅材等价格大幅上涨,相关企业业绩暴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电解液的金晖股份实现营业收入0.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158.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8.65%和10倍。金晖股份净利润增幅在新三板已披露半年报的29家电池公司中,居于首位。

钠电池会否迎来更大升浪

今天的反杀虽然有点让人郁闷,但是综合来看,我还是倾向于在这个位置渐渐会走出一个突破向上的走势,尤其是我看到今天有个跳空向下缺口,反而多了一份期待,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凡是上行过程当中的反杀跳冲向下去,往往都是普通。这一波上行出现了两个跳空向

传统电池厂商转型升级

精选层公司长虹能源今年喜事连连。公司于2月在精选层挂牌,之后股价连连攀升。7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长虹三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料显示,公司是一次碱性锌锰电池和锂电池生产商。今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97亿元和1.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42%和98.34%。

长虹能源的上述收入来源中,锂电池为7.7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之比为55%;碱锰电池收入5.88亿元,占42%。从营收增幅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池增幅为232.86%,远高于碱锰电池的20.15%。

长虹能源在2018年4月收购长虹三杰后正式进入锂电行业,产品主要销售给下游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及吸尘器等领域的生产厂商或其电池PACK的配套企业。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性能,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公司认为,锂电池赛道尤其是高倍率细分市场还有5至10年的黄金发展期,未来一段时期电芯供求关系仍然偏紧,仍是国产电芯的战略机遇期。

另一家精选层公司德瑞锂电生产的一次电池锂锰电池及锂铁电池,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领域,以及新兴领域如物联网、智能仪器仪表、 智能安防、智能家居、GPS 追踪器、RFID 标签等领域。公司核心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是国内圆柱形锂锰电池最大生产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72.9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27%和下降7.08%。

据介绍,在我国一次电池领域,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目前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锂铁电池的销售规模不足碱锰电池1%。德瑞锂电称,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高性能绿色环保的锂铁电池作为锌锰、碱锰电池未来的替代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能源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池茅”扩产潮来了!会不会造成严重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带动了动力电池行业扩产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在内的国内电池企业,新增规划产能已达1100GWh,可供2200万辆车使用。以至于有不少人担忧,如此“大干快上”,会不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如此担忧,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