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电池研发取得进展,一块电池可用2.8万年!充电或将成为历史
动力电池集体扩产能否缓解“电池荒”?
和整车项目一样,动力电池也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大项目,投资规模动辄百亿元,预估产出营收则更高。而且,动力电池企业多、扩产项目多,不像整车项目那样“僧多粥少”,只有热门一、二线城市才有机会,只要手里有矿,“十八线”小城同样能胜出。 紧随“芯片荒”
电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小到手机大到飞机轮船都要用到电池。电池出现得很早,早在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就在寻找一种保存电的方法。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不同的溶液中,其中只要有一种金属片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把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的电池进行了改良发明了蓄电池。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干电池。1890年爱迪生发明可充电铁镍电池。干电池和铁镍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性能更好的锂电池,这三种电池至今依然是我们的生活中主要使用的电池。
电池作为移动电源可以随时随地地为我们提供用电,但是到目前为止电池都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电池的电量是有限的,当电池没电了就需要给电池充电。这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的使用。它不能像固定电源那样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池的改进一直没有间断过但都是在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上做文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电池是化学电池,它的原理是靠电池内部的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耗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极化现象”。
再有限制电池使用的因素就是充电速度,我们最常见的手机电池容量不大,但要想充满一块4000毫安的手机电池需要半个小时,如果是用在汽车;军舰上就太过缓慢了。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充满电同时容量巨大的电池。不过这在化学电池上很难有巨大的突破。这时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核能电池。
“穿”在身上的电池: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实现 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新突破 成果登《自然》主刊
出门不需要带充电器和充电宝,通过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听起来像科幻片的场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近日,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
人类使用核能快一个世纪了,对核能的利用目前就两种方式。一种是做成炸弹用到战争中,一种是用来建核电站发电。获取这两种核能的方法不是核聚变就是核裂变,但是这两种核反应都是非常剧烈无法运用到电池的技术上来。因此科学家把眼光放在核物质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上来开始研发微型的核电池。199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首先提出了微机电系统技术与核能技术相结合的理论。当今包括我国厦门大学在内的国内外科学家都开始致力于核电池的研究当中。与传统化学电池相比,核电池在需要长续航能力的应用场合下更具优势。
美国科学家发现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就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如果把带电粒子收集起来可以形成电流。目前已经制造出大型核电池应用在航天领域中了,但是由于大型核电池的重量和体积都过于庞大,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无法普及。不过有好消息传来,美国科学家把核电池中的固体半导体换成液体半导体,开发出的核电池直径只有1.95厘米,厚1.55毫米,比1美分硬币大一点,但是电池容量却是普通化学电池的100万倍。
微型核电池的出现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比如买一部手机直到用到报废就不需要充电,新能源汽车可以大量普及,人们不再担心车在半路没电,因为和手机一样车辆直到报废也不需要充电。当然这不是说核电池的电量是无限的,一块核电池据说可以使用2.8万年,我们人类的寿命不过八九十年,所以对我们来说核电池就是无限使用的。未来核电池的普及不但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极大地保护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微型核电池的出现还增加了人类利用核能的新途径。
本文源自头条号:这个真阔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StoreDot宣布已成功生产出只需10分钟就能充满电的4680电池
以色列电池初创公司 StoreDot 今天宣布,已经成功生产出第一款 4680 圆柱形电池,只需 10 分钟即可充电。4680 指的是 46mm x 80mm 的尺寸,比之前生产的任何其他圆柱形电池都要大得多。 今天,StoreDot 声称已经生产出第一个能够在 10 分钟内充电的 4680 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