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股份: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年底前全部投入运行

冬天电动车跑不远?看看这几款电池,冬天也能跑很远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近日不少车主反馈,为什么天气变冷以后电动车电池就跑不远了?主要原因在于冬季电动车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循环能力较低,电解液黏度增大,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电池性

澎湃新闻记者 秦艺逍

11月12日,国内盐湖提锂龙头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000792,下称盐湖股份)公开表示,目前公司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试车及沉锂装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年底前全部投入运行。

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盐湖股份透露,公司子公司蓝科锂业在2020年9月左右取得的约14.3公顷工业用地为蓝科锂业公司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项目用地,相关装置已基本建成。

此外,有投资者对盐湖股份现有装置一吨碳酸锂需要的老卤水量提出疑问,并问及公司2022年的新增产能有多少。对此,盐湖股份回复道:“公司钾肥装置生产中每年排放老卤量约有2亿立方米,目前蓝科锂业生产一吨工业级碳酸锂需消耗约2000左右立方卤水,2万吨碳酸锂装置产能将在明年释放。”

察尔汗盐湖

盐湖股份于1958年始建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盐湖之一察尔汗盐湖盐矿的开采权。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也是世界最大盐湖之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钾、钠、镁、硼、锂、溴等自然资源。

盐湖股份是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属大型上市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氯化钾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其中,氯化钾的生产和销售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钾肥设计年产能达到500万吨,钾肥供给量占据国内70%以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在开发利用盐湖资源方面,盐湖股份近年来已投资建设多个项目。主要项目包括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一期项目、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及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海纳PVC一体化项目、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项目、1万吨优质碳酸锂项目。

2020年中国碳酸锂总产量为17.08万吨,其中盐湖股份子公司科蓝锂业2020年碳酸锂产量为13602吨,属于国内第一梯队。

废旧电池市场的暴利:十年规模或达1154亿!是机遇吗?如何回收?

上个世纪80年代,废纸回收产业冉冉升起,许多人抓住机遇投入市场,因此发财的不在少数,而错过了热潮的人,却只能“望纸兴叹”。在现在,又有一代新的“废品”新星诞生了,它就是锂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有数据显示,预计全球锂电池回收的规模将

2017年盐湖股份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建设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蓝科锂业在建的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部分装置也已投入试运行状态,预计年底前全部投入运行。这就意味着,未来盐湖股份的碳酸锂产能或将达到6万吨。

生意社最新数据显示,11月12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186800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195000元。由于目前国内多地限电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碳酸锂产量明显回升,碳酸锂价格持续平稳。但青海地区受到低温影响,产量相对减少,库存量也有所降低。但11月仍有部分新增产线进行放量,会对紧张供需起到缓解,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仍处于偏强整理状态。

碳酸锂市场价格的不断走高,意味着盐湖股份的毛利率也会不断增长。目前主流的盐湖提锂工艺分为盐田浓缩沉淀法、太阳池技术、膜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等几大类。盐湖股份子公司蓝科锂业吸附法技术成熟,使用公司生产钾肥后的老卤水,拥有自主专利的吸附剂制造技术、吸附提锂技术。蓝科锂业采用自有专利吸附+膜法卤水提锂技术,可以将碳酸锂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吨3-4万元。据盐湖股份最新公开信息,使用相关技术装置已连续3年达产达标。

吸附法基本工艺流程,资料来源:CNKI、华安证券研究所

11月1日,盐湖股份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盐湖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99亿元,净利润37.15亿元,同比增长75.41%,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17.56%。子公司蓝科锂业2万吨的部分装置投入运行,三季度碳酸锂出货约7565吨,已超过一、二季度总量,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国内电动化进程不断加速,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锂电池产业需求与日俱增,国内多家锂电巨头都在大幅扩张产能。

今年10月,盐湖股份就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锂产业是公司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公司将持续加大在锂电新能源材料等主要业务发展,公司除现有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外,其他锂盐项目还在规划中。

责任编辑:李跃群

本文源自头条号:澎湃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型混合膜让液流电池走向电网规模的能源储存

当涉及到电网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存储时,由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可以在巨大的储罐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容纳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它们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调节这些储能器之间的能量流动需要一个膜,而中国的科学家已经为这个关键部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从而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