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汽车媒体主编谈: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 零部件供应链成竞争关键
核心原材料涨价近一倍,单车成本增一至两万,这波新能源汽车调价对小型车打击更大
记者 | 周姝祺 编辑 | 新能源汽车涨价潮还在继续。3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理想ONE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从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这也意味着除蔚来表示短期不涨价以外,所有造车新势力均已宣布涨价。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仅3月14日到3月20日这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梦宇
王国信表示:“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最直接原因,是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暴涨;同时,钢材、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也推升了生产成本;而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下跌、补贴退坡也令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倍增。”
“除了原材料涨价、补贴退坡外,市场需求突然增加也是新能源汽车涨价的重要原因。” 裴达军直言。杨小林表示赞同,“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核心因素是市场供需关系,去年三、四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骤增,超预期的终端需求导致车企与上游产业链企业层层加码,囤货保供;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参与造车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并不会大幅下降。”赵云认为,“降价与否取决于车企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下降的幅度能否覆盖原材料上涨的幅度,目前大多数厂商只能观望,谨慎涨价,覆盖部分成本,争取撑到市场环境平稳,原材料价格回落。
高莘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被逐步打开,销量不再是制约车企发展的桎梏,如何处理好手中订单,通过合理排产、稳定零部件供应,以此来保障交付周期和交付量,才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
新能源汽车掀起新一轮“涨价潮”。3月17日至19日,小鹏、威马、零跑、几何等新势力纷纷开启涨价模式,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20家车企对旗下近50款车型价格进行了上调。在主要的几家新能源车企中,仅剩蔚来、岚图等少数车企尚未宣布涨价。
多因素叠加助推新能源汽车涨价
明镜pro&飞灵汽车总编辑王国信表示:“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最直接原因,是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暴涨;同时,钢材、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也推升了生产成本,而且短期内还无法解决。此外,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下跌、补贴退坡也令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倍增。”
明镜pro&飞灵汽车总编辑 王国信(受访者供图)
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其价格已从2021年7月的9万元/吨涨到目前的50万元/吨。为了促进价格的合理平稳运行,国家相关部门约谈了部分锂盐企业,强调上游企业要共同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也提出,今年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车市裴聊&兵车行》总编辑 裴达军(受访者供图)
“除了原材料涨价、补贴退坡外,市场需求突然增加也是新能源汽车涨价的重要原因,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新能源市场增速远高于燃油车。” 《车市裴聊&兵车行》总编辑裴达军直言。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表示赞同:“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核心因素是市场供需关系,去年三、四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骤增,超预期的终端需求导致车企与上游产业链企业层层加码,囤货保供;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参与造车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涨价。”
“十四五”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将迎井喷?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下称“规划”)。 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从发展环境与形势、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 杨小林(受访者供图)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8.3万辆和62.4万辆,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68.5%和153.1%。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2021年初尚不足10%,同年8月快速提升到20.4%,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维持在21.8%的高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裴达军还提出,“受芯片、电池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体系建设、保链稳链 增加新能源产业稳定性
对于新能源汽车价格何时才能降温,《环球时报》汽车周刊执行主编高莘坦言:“目前无法判断涨价潮还会持续多久,因为原材料价格近期仍未趋稳,尤其在补贴退坡、积分降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车企的成本难以快速回落。”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执行主编 高莘(受访者供图)
SinoAuto新媒体矩阵总编辑赵云认为,“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并不会大幅下降。”他还进一步指出,“降价与否取决于车企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下降的幅度能否覆盖原材料上涨的幅度,目前大多数厂商只能观望,谨慎涨价,覆盖部分成本,争取撑到市场环境平稳,原材料价格回落。”
SinoAuto新媒体矩阵总编辑 赵云(受访者供图)
对于高端智能新能源产品来说,由于利润较高,车企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分摊其成本压力。但对于用户价格高度敏感的入门级产品而言,企业很可能因生产压力过大而选择停产。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主编 范文清(受访者供图)
在高莘看来,稳链保链是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首要工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被逐步打开,销量不再是制约车企发展的桎梏,如何处理好手中订单,通过合理排产、稳定零部件供应,以此来保障交付周期和交付量,才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
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主编范文清建议,企业层面要加大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产业的投入,依托原材料龙头企业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有实力的车企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在全产业链建立协同研发、产品研制、试验验证等生态联合体。此外,还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和上游原材料的全球布局。(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梦宇)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经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官宣涨价 中汽协:将原材料涨价纳入监测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受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国内一众车企近段时间选择集体涨价。 3月18日,小鹏汽车在官方微信号发布将对在售车型的价格进行调整,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00~20000元不等。23日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