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车热”又来了……
涨价潮头之上,“黄牛”大战新能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锦鲤财经 黄牛无处不在,这是消费市场更古不变的真理。 最近,因为黄牛而开始失序的行业终于轮到了新能源,眼看涨价潮淹没了整个造车圈,黄牛趁势赚得盘满钵满。黄牛盯上电车生意并非一时起意,早在此前,央视财经就在报道中指出,一位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近年来,部分地方对汽车产业投资项目‘重招引、轻监管’,一批优质产能出现较大规模闲置。”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总规模比燃油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明显滞后于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规模,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凸显。
其实,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旧问题尚未解决,新一轮造车热却又席卷而来,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
大部分产能闲置
王凤英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情况: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达2669万辆/年,当年销量仅136.7万辆。同时,具备生产资质的车企陆续建设、投产的产能达上千万辆,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车。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不算新增产能,按照2020年产能计算,仅有13%的产能发挥作用。
江苏是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典型代表。去年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出现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少数地方政府违规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优惠条件、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履行项目监管职责不力、一些整车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闲置产能规模较大等突出问题。
江苏33家整车企业中,仅有5家车企的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知》点名北汽新能源常州分公司、东风汽车常州分公司、重庆长安南京分公司等存在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江苏还建成动力电池产能约150吉瓦时,超过2020年全国装车量,但同时,仍有一批在建、拟建动力电池项目,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21年,在统计的98家车企中,月生产不足千辆的车企达50多家,近20家车企处于停摆状态,月生产0辆。
收购旧产能成本高、优惠少
新能源汽车订单转让藏风险,该如何遏制?
每经评论员 范文清 日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官宣旗下车型涨价,不少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都出现了大量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辆订单加价转让的信息,甚至有预订车主变身“黄牛”,也加入到订单转让的“生意”中。 虽然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这种现
产能过剩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日益高涨的热情。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投资少则十几亿元、多则上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多地开花,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是资本竞相争取的标的。
2017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曾一度出现几百家新造车企业的盛况,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包括拜腾、赛麟、博郡等在内的一批新造车企业相继倒下。
3月15日,阿里拍卖破产强清平台显示,重庆众泰汽车破产拍卖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此前,网传产能吃紧的特斯拉将收购众泰汽车,但随后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回复,这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仅从产能角度来看,一边是特斯拉连续6个月的月销量超过5万辆,工厂满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亟待扩产;另一边是众泰汽车拥有大量闲置厂房与产能,等待破产重整。那么,为何新能源汽车产能难以优化、重组?
业内人士表示,对新能源车企而言,收购旧厂涉及较繁琐的商业谈判和程序,且厂房、设备陈旧,需耗费较高的改造成本,不如建新厂,还能获得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
“对于资源闲置、产能利用率低,但具备一定市场基础、拥有改造升级条件及集群优势的生产项目,建议由当地政府主导,引进有实力的车企,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以盘活闲置产能。”王凤英认为。
需强力遏制盲目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旧的产能过剩问题尚未解决,而新的造车力量又席卷而来。近年来,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或直接下场造车。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基于对市场前景的好看,各路企业纷纷选择跨界造车。
事实上,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早有警觉。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
王凤英指出:“产能过剩不仅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甚至可能带来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各地汽车项目“烟囱林立”、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她建议监管部门对“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汽车项目进行摸底调查,加强对产能过剩车企的监管,严控新增整车产能,遏制盲目投资现象,避免低效的重复建设,并建立退出机制。“同时,强化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对外资新建、并购、增资等汽车项目加强研究论证,对建设进度缓慢的项目或产能利用率低的企业,建议由地方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评估并及时叫停,避免资源浪费。”(文 | 本报记者 卢奇秀)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能源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化工周期新风口③丨左手磷肥右手新能源 磷化工迎来强景气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化肥高景气有望持续,新能源赛道又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过去的一年对于磷化工企业来说,真是“笑逐颜开”。 3月30日晚,“磷化工龙头”云天化(600096.SH)披露了2021年年报,业绩同比增长12倍,创下了1997年上市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