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加速——存储芯片的潜力
中国又在芯片制造上获得突破,首个解决2纳米问题的国家
我国终于打破了芯片制造被别国封锁的局面,研制出了很多东西,就像超高级高模级红外芯片、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麒麟990 5G芯片。它们都一步一步的打破了别国对中国的芯片制造封锁局面,在华为研发出5G芯片之后中国又在芯片制造上获突破,成为全球第一个解决芯片
出品 | 每日财报
作者 | 刘雨辰
过去一年,在国产替代和政策红利的大背景下,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备受资本追捧。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将进入上行期的半导体行业又面临不确定性,收入或将下滑,而存储器或许是影响较小的一类。
《每日财报》注意到,主流机构已纷纷下调2020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表现,其中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于4月10日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为4154亿美元,将下滑0.9%。不过,占半导体收入约三分之一的存储器市场规模今年仍将达到12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9%,而非存储器半导体市场将因智能手机、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产量的大幅减少受到严重影响,预计收入同比下降6.1%。
那么国产替代下,国内存储芯片的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布局DRAM,加速国产替代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在存储芯片领域,主要包括DRAM、NandFlash、Nor Flash等三大存储器芯片,其中DRAM芯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存储芯片中占比最大的一类。DRAM凭借体积小、价格低、集成度高、功耗低、读写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适用于内存最好的介质。
在过去的十年里,智能机和便携设备的发展驱动外存介质不断地更新迭代,而在外存介质洗牌的过程中,DRAM的市场地位始终非常稳固。
根据国外统计机构的数据,自 2014 年以来,DRAM占存储市场的比重均保持在55%以上,2018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达989亿美元,占整个存储市场的58%。但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长期被海外巨头霸占,前四大厂商牢牢占据全球DRAM市场99%的份额。三星为DRAM市场龙头,市占率长期保持在42%以上,SK海力士与美光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31%和23%,国产DRAM份额不足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中国又是全球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市场,2018年,中国进口了超过9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这其中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电子三分天下,极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与极低的自给率严重不匹配。
在上一轮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所带来的科技发展浪潮中,日韩企业垄断DRAM存储芯片行业,利用我国巨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国外企业通过涨价把巨大的利润揽入怀中,而在未来5G大时代下,下游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更是将爆发出更大存储芯片发展市场,为分享全球下一步科技发展的红利,实现国内芯片上的独立自主,存储芯片是重点的领域之一。
在此背景下,自2014年以来,国家大量资金开始投入到DRAM内存领域,一期大基金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投资超500亿元,占比份额最大,达到了47.8%,并推动了包括长江存储、合肥睿力、兆易创新、紫光集团、晋华集成等优质内存企业量产。
目前在国产DRAM领域走在前列的包括长江存储和兆易创新。其中兆易创新从2017年开始与合肥长鑫合作,首次涉足DRAM项目,随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整合资源,布局DRAM产品领域。2019年9月,公司定增43.24亿元专门用于DRAM芯片项目,与合肥长鑫共同深入推进DRAM业务。主要负责研发19纳米制程的12英寸的晶元及DRAM,如果能够量产,那么将会在全球DRAM市场占有约8%的市场份额,从而填补我们国产DRAM的市场空间,也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业绩增长。
从需求端来看,存储器的需求结构正快速向着多样化转变,在智能机出货量增长乏力的背景下,DRAM的市场将由过去的智能机需求单点拉动转变为智能机需求和服务器需求齐头并进。2020年后5G和AI的普及和应用将成为拉动半导体需求的重要力量,同时下一代DRAM制程也将开始普及,整个DRAM市场供需关系会更加复杂,但规模总体向上的趋势是确定的。
兆易创新盈利大幅攀升
作为存储芯片的龙头,它的投资潜力如何?
根据公开资料,公司营业收入主要由存储芯片、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三大业务组成,其中传感器业务是2019年新增的板块,去年公司通过收购思立微的指纹识别芯片产品,进入指纹传感器芯片领域,完成第三大业务布局。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从近三年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速水平来看,2018年营收和利润整体回落明显,但2019年随着新产品的爆发,业绩大幅反弹,研发费用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也是兆易创新始终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公司2019年全年营收32.02亿元,归母净利润6.07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62%和49.85%,主要是受到苹果下半年发布最新的AirPods Pro,TWS耳机的热度被点燃,主力产品Nor Flash自年中开始需求大幅增加,部分规格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均有所上涨。
国产颗粒内存条纷纷上市 存储芯片将开启新纪元
近日,内存品牌Gloway(光威)官方网站上架了羿PRO系列内存,采用长鑫DDR4内存芯片,频率3000MHz,容量8G、16G,属于市面上的主流规格。据长鑫存储官网介绍,公司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市场需
从业务组成来看,存储芯片依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微控制器的市场规模增速较慢。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公司的存储芯片主要指闪存芯片产品,主要有代码型闪存芯片(NOR Flash)和数据型闪存芯片(NAND Flash)两类产品,前者主要用于少量数据存储,后者则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其中占比最高的是NOR Flash,贡献了公司存储芯片业务96%的营收。公司NOR Flash 的销售额从2018年的18.39亿增长至2019年的25.56亿,增速高达39%。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兆易创新的NOR Flash提供了从512Kb至512Mb的系列产品,涵盖了NOR Flash市场的大部分容量类型,电压涵盖1.8V、2.5V、3.3V以及宽电压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市场需求分别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多个系列,从2008年至今累计出货超过100亿颗。目前公司产品工艺节点主要为65nm,2020年公司将着力推进55nm工艺节点产品,保持中低端市场持续竞争力,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公司在NOR Flash市场竞争优势。
兆易创新 Nor Flash业务的全球市占率据从2015年的7%(全球第五)逐渐提升至2019年的18.3%(全球第三)。在NAND Flash产品方面,38nm工艺节点已经稳定量产,产品容量从1Gb至8Gb覆盖主流容量类型,电压涵盖1.8V和3.3V,提供传统并行接口和新型SPI接口两个产品系列,提供完备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嵌入式应用NAND Flash产品线。
MCU即微控制器,是将CPU、RAM、 ROM、多个I/O接口等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形成的小型计算机。
数据来源:wind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机构预计全球MCU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突破230亿美元,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强,前10大MCU厂商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国产 MCU制造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目前32-bit在MCU中的地位最高,因为它向上能填补 MPU 以下较复杂功能需求,向下能兼容低位数MCU应用场景,近五年在 MCU中的需求占比一直稳定在40%。目前国内经营32 bit MCU产品且规模达到亿元的公司只有5家,兆易创新从 2013年开始进入MCU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国内32位MCU产品的最大提供商,已发布及在研产品内核覆盖ARM Cortex-M3/M4/M23/M33,180nm、110nm、55nm工艺制程已经完成,40nm工艺制程正在研发。目前GD32 MCU已经拥有320余个产品型号、24个产品系列及12种不同封装类型。2019年公司MCU营收4.44亿元,在中国市场上,ST和NXP合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兆易创新位列第三但市占率不足10%。
数据来源:wind
上海思立微电子的主营业务为指纹传感芯片和触控芯片,2019年兆易创新收购思立微,进军传感器领域。思立微指纹传感芯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占据全球11%出货量份额。全球前五大指纹芯片厂商分别为汇顶科技(28%)、神盾股份(19%)、Authentec/Apple(16%)、FPC(13%)、思立微(11%),其中汇顶科技和思立微为大陆公司,Authentec 为苹果子公司。
数据来源:wind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达到饱和,指纹识别的市场增量在于屏下指纹在手机中的渗透率提升,当前市场屏下指纹主流技术分两种:光学屏下指纹和超声波屏下指纹,但国内企业中只有汇顶科技和思立微可以量产光学屏下指纹芯片。
《每日财报》注意到,兆易创新最新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76.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23.24%,符合此前预告的业绩增幅。
不过也有市场认为,尽管公司前景不错,但公司近两年快速涉及足传感器及DRAM芯片领域,存在扩张过快的风险。兆易创新能否持续业绩增长,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源自头条号:每日财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芯国际计划上市:40% 募资投向 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
IT之家5月6日消息 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拟于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此次募资约40%用于投资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约20%用作为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约40%用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据介绍,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SN1和SN2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