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立良 见习记者 郭冀川 近期关于氢能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第一批氢能源示范城市落地,意味着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氢能产业链建设正式展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有序推
本报记者 李正 作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在各个领域的推行使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用户最关心也最担心的,或许还是新能源汽车的里程和充电问题。 目前来看,虽然各种材料各种原理的动力电池各有优势,但是在绝对续
e公司讯,赣锋锂业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较早,目前公司固态电池项目处于第二代固态电池研发阶段。
清华大学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保国表示,液流电池储能装机成本未来有望与锂电池大体持平,但液流电池在安全性和寿命上有绝对优势。他指出,如果提高电路密度,电堆至少还有40%的降价空间。未来在装机容量十几万度的区间内,液流电池价格基本能做到3000-